摄影⊙黄向京 马来西亚书画家符永刚主力收藏中国和新马的书画,当中以崔大地和杨善深的藏品最可观。他说,收藏书画一方面可资借鉴学习,二来是保管文物,如崔大地的作品,收到时多已破坏不堪,需要重新装裱。 一直很喜欢第一代书法家崔大地、张瘦石的字,听说马来西亚有位藏家手头上有许多崔大地的墨宝,不久前预约前往参观。 这位藏家是马来西亚书画家符永刚博士(70岁),他也是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马来西亚盆景雅石协会会长等,难怪洋房住家花园以雅石盆景为主要风景,环境清幽雅致。 符永刚家的盆景多数是当地与南洋的树种,也有小部分从台湾入口。雅石收藏以马来西亚的为多,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石种亦不少,如中国的灵璧石、菊花石、太湖石等。马来西亚以黄蜡石和怡保近打河流域发现的黑石为品质最佳。 崔大地和杨善深藏品最可观 雅石盆景之外,中国和新马的书画是符永刚的主力收藏,当中有响当当的名字如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等,其中以原籍北京、扬名新马的书法家崔大地(1903-1974)和岭南画派代表杨善深(1913-2004)的藏品最为可观,各约100件和300件。 符永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其书画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酷爱艺术,又从事绘画和书法创作,在条件的允许下收藏书画,一方面前人的作品可资借鉴学习,二来如崔大地的作品收到时,多已破坏不堪,要重新装裱,这也是保管文物的一个方法,是藏家的社会责任。 为何独钟崔大地和杨善深?符永刚说:“崔大地的书法功力很深,五体(楷、行、草、隶、篆)皆能,是新马有史以来最好的书法家;尤其甲骨文特别传神精妙。由于他曾到过大英博物馆(1953年)精研临摹,实地考察,写来特别与众不同。其次是他的隶书,能写多样化的隶书体,而且都能写得精到。” 符永刚在宽敞明亮的大画室里展示崔大地的五体书法代表作,最亮眼的是崔大地的两幅千字文隶书,用笔轻重不一,舒徐自若,写得真好。我们纷纷找自己的姓名。符永刚说:“这相信是崔大地毕生只写过的两幅千字文,一是难写,二是字多,一个书法家难得的精品都在我家,太荣幸了!” 符永刚认为,崔大地的书法成就远被低估。家人在日军轰炸重庆时罹难后,崔大地1937年带了几只毛笔南迁,靠卖字维生,游走东南亚,1946年到新加坡,后到吉隆坡、槟城、怡保等地开展。1950年代已到英法展览。1965年移居新加坡,在华义中学教授书法。他在新马培养无数后进,留下不少墨宝。藏家的货源主要来自北马怡保一带,“第二代不懂书画的,把家传书画便宜卖,包括徐悲鸿,甚至收到过书法家启功写给政治人物的字。条件是价钱给贵一点,画商就会把好的东西先留给我。” 与杨善深结识购画 1930年从广州移居香港的杨善深,师从“岭南三杰”之高剑父,1935年留学日本。1940年,28岁的杨善深到新马举办个展,邂逅徐悲鸿于新加坡,合作绘画多幅,徐悲鸿为他的画集作序。 符永刚回忆1980初,杨善深在吉隆坡办画展,符经画廊老板介绍认识杨老,开始收一些画作。1990年代,符永刚常到香港探望他,顺便收一些作品,直到杨老2004年逝世。藏家说:“这样可以找到好作品,也可防买到赝品。” 符永刚印象中的楊老是个有修养的文人型画家,沉默寡言,敦厚文雅,虽话不多,但对学生、朋友有问必答,与他交往很有亲切感。他说:“杨老的作品画风独特,他的体裁宽阔,大凡人物、走兽、山水、花鸟等样样皆精。他的画稿都是写生得来,就这方面与很多画家创作的路子很不一样。我特别喜欢他的山水画,个人风格很强,由于是写生稿的缘故,很有亲切感。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别具风格。” 符永刚的部分杨善深藏品2007年收录广州艺术博物院编《杨善深画册》一书中。 办过无数个展的符永刚将书法线条及中西绘画特性铸熔于个人创作中,作品多以强烈色彩和线条的抽象表现形成,呈现东方的诗词意境,20几年前开始以马来西亚大自然及湿地为创作主题。从书画家角度来收藏书画,可说是一种惺惺相惜。 符永刚说:“我收藏敬佩的书画家的作品,学习观摩,也从他们创作精神中鼔励自己要加倍努力。这是除了鉴赏以外,予我最大的得益。收藏家只不过是暂时拥有这些字画,下功夫保管得好,修复得好,亦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 除了画商与画主,符永刚收藏管道还包括画廊、拍卖行通过竞标得来。他拍竞标时,最紧张一幅画几个人都志在必得,心里七上八下,拍不到遗憾,拍到了髙兴。他说:“竞标时没遇上竞争对手,也特高兴,付出不多就收到心头爱,可乐上好几天。有过遇到画商说卖主等钱用,也可以捡到好字画,帮了人家,也收到好画,真是两全齐美!收到好的书画,那种满足感笔墨所难以形容。”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