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精装珍藏集出版 “王小波现象” 余热未了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王小波逝世20年来,其作品引起巨大反响,王小波热仍在延续。中国各大出版社也年复一年,持续出版不同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选集。

中国作家王小波1997年遽然逝世之后,虽死犹生,成了文化偶像,近20年来,其作品引起巨大反响,各种形式的王小波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中国各大出版社也年复一年,持续出版不同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选集。

一直到现在,王小波热仍在延续。不久前,中国浙江文艺出版社就出版了一套王小波精装珍藏集共6册,包括他两本重要小说《万寿寺》与《黄金时代》,以及杂文随笔集《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与小说《红拂夜奔》。

•《万寿寺》诡异时空

提起王小波的名字,大多数人总爱想到《黄金时代》。其实王小波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更是他很重要的,却也相对较少人注意的一部作品。有评论者甚至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王小波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万寿寺》明显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莫迪阿诺影响,在小说开头王小波写道:“莫迪阿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过了一会儿,我才骤然领悟到:这本书原来是我的……”

《万寿寺》主人公王二因为车祸被汽车撞伤头部,他也和《暗店街》主人翁一样,丧失了记忆,在万寿寺重读和改写自己的小说手稿,也试图寻找回真实的自己。小说中王二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王小波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诡异的时空世界。

故事到了结尾,王小波借王二的口说:“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叙事幽默的伤痕文学

王小波在1960年代曾经在云南兵团劳动,这段经历后来成为他最著名小说《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

《黄金时代》曾于1991年获得台湾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也曾在《联合报》副刊连载。但《黄金时代》不同于文革结束后,大量描绘文革知青生活的伤痕文学,它看似不悲切,也不伤痛,相反的,它叙事风格幽默而充满喜剧感,却带给读者另一番对文革与时代的省思。

小说男主人“王二”文革时期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不断被批斗和被整,故事就发生在王二于云南插队的日子里。女主角则是被指责为“偷汉”,并被封“破鞋”的陈清扬,她在王二插队的地方当医生。王二因腰伤去看陈清扬,两人的故事于是展开。

小说开头引人入胜,作者借着王二之口如此描述陈清扬:“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样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偷过汉。”

小说中也有些令读者动容的描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情书与杂文随笔

王小波精装珍藏集中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与妻子李银河的情书,以及婚后他们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 ,另外也收录李银河怀念王小波的三篇文章。

王小波在书中对李银河有许多热情坦诚的情感表白,读来令人动容。例如王小波说:“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三两天就要找你说几句不想对别人说的话。当然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口来,但是只要我把它带到了你面前,我走开时自己就满意了,这些念头就不再折磨我了。这是很难理解的,是吧?把自己都把握不定的想法说给别人是折磨人,可是不说我又非常闷。”

王小波是一个热爱思考,也能够独立思考的作家,他的杂文随笔也因此不乏他对人、对事的看法与见地。《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与少量书评。书中内容涉及广泛,有社会道德伦理、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等。

关于杂文,王小波在本书序言说:“我以写小说为主业,但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态度。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