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看懂其他语文好处多 中学生积极修读非母语课程

字体大小:

能看懂马来文通告,或能与马来邻居沟通时,陈劭琦有种满足感,让她更有动力完成四年的马来文特别课程。

德明政府中学学生陈劭琦(16岁,中四)修读马来文特别课程,将来想当医生。她认为,懂得其他种族的语言能减少沟通障碍,在跨文化的职场会是一门实用的能力。

教育部自2001年推出中学马来文特别课程,后来也在2004年推出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目的是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族群的母语,作为第三语文,同时增进跨种族的了解。

年均1800名学生 修读马来文特别课程

课程开放给快捷班和普通学术源流学生选读。课程在正规课后进行,每周约四小时,校方一般会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决定是否修完四年课程。完成四年课程的学生会参加O水准会考,接受听说读写测试,以外语学习的程度来评估。

教育部受询时说:“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有1800名中一至中四学生修读马来文特别课程,修读华文特别课程的约300名学生。”

有15所学校提供马来文特别课程,提供华文特别课程的则有五所。如果所就读的学校未提供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到指定的学校上课。

除了这两项课程,教育部自2005年也鼓励中小学和初级学院办华语和马来语会话课,旨在培养口语能力。

教育部受询时说:“目前约七成学校提供这类会话课。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有2万8000名学生上马来语会话课,1万1000名学生上华语会话课。”

德明政府中学马来文教师诺莉珊受访时说,学校平均每年约60人修读马来文特别课程,约10人报考O水准,及格率达100%, 不少学生也考获特优。此外,所有中一二年级学生也会上马来会话课。特选中学学生在校园比较少机会接触马来族朋友,课程可增进他们对马来语言和文化的认识。除了通过文字游戏等方式来巩固学习,校方也主办写作比赛,并邀请马来歌手与同学做分享等活动。

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学生沈微菁(18岁,高二)前年在马来文特别课程O水准考获特优。这名学生义工有时会到组屋拜访年长居民,与他们聊天。“不是所有年长者都明白英文,当我可以使用他们的母语与马来同胞沟通时,感觉也比较亲切。”

就读四德女子中学的印族女生迪雅(16岁,中四)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读华文特别课程。她以华语受访时说:“新加坡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学习华语很实用。我的爸爸也学过华文,我在家会与他练习。”只要平时多练习多听,她认为学习过程不算太吃力。

四德女中母语部主任韩爱玲指出,该校平均每届有10名学生报考华文特别课程O水准,约三成学生考获特优,及格率高。教师会利用字卡、角色扮演、绕口令等方式来增添学习华文的趣味。此外,安排学生参观茶馆、学搓汤圆等,加深学生对华族文化和传统的认识。

马西岭小学则针对小四至小六学生开办华语和马来语会话班,多达九成学生参加。马来族学生阿米萨亚 (11岁,五年级)说,学习华文很新鲜,不过声调难掌握。他会尝试与华族朋友打招呼。“但我有时会把早、午、晚安混淆。”学校母语部主任古绍伟指出,会话班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掌握基本沟通能力,因此没有硬性规定的测试。学生完成课程后会获得证书,以示肯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