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察家:部分建议不被接纳 为让制度保留更多灵活性

字体大小:

受访政治观察家认为,政府这次在民选总统制改革白皮书中不接受宪法委员会的部分建议,反映一系列显著的调整除了有现实考量,也有政治考虑,因此格外谨慎。

受访政治观察家认为,政府这次在民选总统制改革白皮书中不接受宪法委员会的部分建议,反映一系列显著的调整除了有现实考量,也有政治考虑,因此格外谨慎。

学者指出,尤其当调整涉及民选总统候选人的资格标准方面,可看出政府希望能保留更多灵活度,以确保能符合资格的候选人,人数不会太少。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指出,政府这次保留候选人必须在相关职位任职三年的原有规定等,都显示它可能也担心最终能获竞选资格的人数不多,尤其是来自公共服务的人选。

“此外,过去的经验显示,有资格参选者也未必会愿意站出来……政府这次是在长达25年后首次调整候选人的资格标准,因此必须确保任何通过的标准都是可行的,以免面对政治反弹。”

政治观察家、新跃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也认同这个观点。他指出,在选举中,选民一般都会希望能有投票与选择的权利。“现在普遍的顾虑是,若采纳委员会建议的一系列新条款,可能会面对每次选举就只有一位候选人自动当选的局面。即使这位候选人满足了很高的资格标准,一般民众还是会觉得过程出了问题。”

部分受访学者也指出,由于选民如何看待此次民选总统制改革非常重要,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包括在修改宪法时,应继续推动对话与讨论,让大家有时间消化改变。

陈庆文与其他观察家一样,都认同宪法委员会此次的检讨非常完整与仔细,但他认为整个改革检讨的“时间表”太过紧凑,可能会不必要地让下届总统选举变得政治化,也因此影响系列宪法修正在人们眼里的合法性。

“尤其当这次检讨是否影响下届总统选举仍是未知数,坊间会出现诸多揣测,是否能有效沟通和传达重要信息变得更重要。”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李振达指出,政府在1990年发表有关民选总统制改革的第二份白皮书后,由内阁部长与反对党议员组成的12人国会特选委员会有机会再进行多一轮讨论,相关法案与修正是在委员会将一项报告提呈国会后,才于1991年1月正式在国会通过。他认为,此次宪法修正过程中,若能同样设立国会特选委员会,将有助于厘清各项调整。

他说:“宪法委员会经过了六个月的检讨,报告非常详细,也包含了过程参与者的各项观点与看法,但大家也应该关注政府的下一步。政府会不会继续保持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许林珠博士观察到,一般民众仍无法理解为何有必要对民选总统制做出调整,尤其是在保障少数种族当选总统方面,一些人可能仍不认为种族因素在选举中会起到作用。

不过,她指出,与其只狭隘地“只关注谁能获资格,谁不获资格”的课题,新加坡人民必须认识到他们在民选总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考虑各项关键问题,确保自己有能力以选票选出最可靠及最有资格担任总统的参选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