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敏岛明年推出“乡情缅怀”导览活动

乌敏岛上“德成的家”建于1970年代,目前获保留,让公众参观。屋内最近添加了更多70年代生活的用品,让人们从中窥探当年甘榜生活的点滴。(叶振忠摄)
乌敏岛上“德成的家”建于1970年代,目前获保留,让公众参观。屋内最近添加了更多70年代生活的用品,让人们从中窥探当年甘榜生活的点滴。(叶振忠摄)

字体大小:

那些年,乌敏岛岛民一开窗门,眼前就是自家果园,种植着各种果树,包括榴梿、红毛丹和椰子等。当时,他们收听的是丽的呼声电台,用烧炭熨斗烫衣服。这些甘榜生活点滴,不再是一代人的回忆,公众今后也将有机会到岛上重新“体验”。

国家公园局明年将推出全新导览活动“乡情缅怀”(Rustic Reflections Tour),让到访乌敏岛的公众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乌敏岛的甘榜生活。

参观的景点包括,获保留的甘榜屋“德成的家”(Teck Seng’s Place)和本地首个果树园(arboretum)“乌敏岛果园”。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智陞昨早在乌敏岛,参加了上述两个景点的推介仪式。他致词时指出,德成的家和乌敏岛果园都是当局在保留乌敏岛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通过这些项目,公众将有更多机会,一探岛上的甘榜生活。”

乌敏岛果园的所在地,曾是岛民陈攀龙的果园,但园主过世后,就无人打理这块土地。公园局接手管理后,占地约一公顷的乌敏岛果园已有新活力,种植的树木日后将达350棵左右,种类超过30种,包括红毛丹、杨桃、榴梿和芒果等。

德成的家建于1970年代。屋主周德成在2005年搬迁本岛,屋子便归国有。

公园局(乌敏岛)副处长蔡育秀受访时说,“我们并没有大幅度地改变这间甘榜屋的样貌,只是添加了更多能反映70年代生活的物品,当中不少是由公众所捐赠。”

踏入德成的家,公众可一览70年代的甘榜生活风貌,可看到传统缝纫车、复印版的《南洋商报》和《海峡时报》,以及旋转拨号的电话等。德成的家从本月开始,每个月第二和第四个周末,及公共假期,早上10时至下午2时,开放让公众参观。

上述的导览活动“乡情缅怀”,则将从明年开始,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行。公众可到公园局网站(www.nparks.gov.sg/ubin)了解更多详情。

另外,李智陞也提到,他们已完成了乌敏岛多个地方的强化生态栖息地计划,当中许多计划都是公园局与不同学院的学生合作落实。

其中包括,在哥丹越野脚踏车公园为蓝喉蜂虎筑鸟巢,以及为黄胸织布鸟种树,让它们日后有适合的筑巢地方;在岛上多处放置30个蝙蝠屋,希望为食虫类蝙蝠提供休息处;安装两个獭巢来观察水獭,尤其是一般只在乌敏岛和德光岛出现的亚洲小爪水獭的习性;将惹兰乌敏一带的四个养鱼池,结合成一个感官小道池(Sensory Trail Ponds)作为促进生物多样化的栖息地等。

李智陞说,公园局本月也将为乌敏岛教研实验室的水处理系统进行招标活动,为研究员、访客和教育团体提供饮用水。他们也将在仄爪哇湿地、露营地等地方安装即滤型净水器。这些工程预计会在2018年中完成。

公园局昨天也展开了首个乌敏岛生物限时寻(BioBlitz@Ubin)的活动。24小时内,约35名来自不同机构团体的自然观察家和研究员将与公众合作,进行约30项调查,记录岛上的植物和物种。

岛民朱玉春(71岁)受访时表示非常支持公园局在维护和推广乌敏岛人文特色所作出的努力。

“德成的家和果园将让公众和学生进一步了解乌敏岛早期的生活场景,并让这个岛的历史和故事有机会传承下一代,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被淡忘。”

相关新闻刊第13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