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区基金会成立10年来,设立或管理的慈善基金从2008年的两个增至今年2月的110个,而基金会筹获的善款也已达1亿元,发放的款项达6000万元,惠及的慈善团体多达400个。


随着国人对有效行善的意识提高,更多企业和个人善款捐赠者过去10年来选择与专人合作,协助他们管理和发放善款给希望帮助的机构或项目。


数据显示,捐赠者透过新加坡社区基金会(Community Foundation of Singapore)设立或管理的慈善基金从2008年的两个增至2013年3月的47个,到了今年2月已增至110个,10年来增幅超过50倍。


协助企业或个人捐赠者以可持续、妥善和具透明度的方式管理与设立行善基金的新加坡社区基金会迈入第10年,多年来,基金会把捐赠者与他们关注的相关慈善团体妥善配对,制定有效行善策略,让更多有需要者受惠。


基金会总裁罗佩仪(50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并透露上述数据时说,基金会成立之初希望做的是通过了解捐赠者关注的课题及行善动力,协助发展出一套适合捐赠者的有效行善策略。


“新加坡社区基金会在本地超过2000个慈善机构中找出适合捐赠者资助的项目……找出不同群体的需求及捐赠者可提供协助的机会,让捐赠者可更有效地施予援助,发挥更大影响力。”


罗佩仪说,在为捐赠者与慈善项目或机构进行配对时,捐赠者的理念、兴趣、愿意承担风险的限度、拨款数额等都会影响基金会所做的推荐。而基金会发挥的影响力,也随着更多国人了解以有效方式行善何其重要后,逐年增加。


深入了解慈善机构运作及善款影响力


基金会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基金会共筹到5000万元善款,发放的款项约1200万元,惠及130个慈善伙伴。


而到了今年2月,基金会筹获的善款已达1亿元,发放的款项达6000万元,惠及的慈善团体多达400个。


为了确保善款获得妥善运用,基金会也会深入了解慈善机构的运作、领导班子、受惠人如何获益、财务状况、个别项目如何进行、有多少资源、有没有执行能力等。基金会也会为捐赠者跟进汇报善款发挥的影响力,以及使用后的结果等。


罗佩仪说:“企业一般上会觉得这样的模式很管用,因为他们必须向股东汇报善款用途。”


她也说,基金会未来会继续透过讲座和活动接触更多群体,让各方更了解基金会提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