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六大主题 碧山亭展出200年华族南来史

字体大小:

广惠肇碧山亭建文物馆的展览突出六大主题,即守礼、守地、守根、守家、守候和守道,介绍广东社群祖先南来的历史背景及碧山亭的变化。

广惠肇碧山亭建文物馆展出从中国广东南来华人近200年的历史与文物。配合新加坡文化遗产节的举行,文物馆本星期日(22日)将提早开放给公众参观,并提供华、英、粤语的导览服务。

耗资超过60万元打造,并获国家文物局部分拨款资助的文物馆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其中270平方米是室内展览馆。这里原本计划兴建安老院,后改成文物馆,以延续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使命。

碧山亭文物馆委员会主席施义开(80岁)受访时表示,碧山亭早在10多年前就想建文物馆,如今总算落成。他指出:“其实碧山亭本身就是一个大文物馆,有许多富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文物。这是大文物馆里面的小文物馆,集中、浓缩我们的历史和文物,让公众清楚看到200年的历史,亲身接触文物。”

文物馆顾问李国梁(57岁)是策展人,他说:“碧山的变迁就是一部本地华社的发展史,代表着华人在异乡自力更生,保留传统孝道的可贵精神,成为新加坡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足迹。”

文物馆的展览突出六大主题,即守礼、守地、守根、守家、守候和守道,介绍广东社群祖先南来的历史背景及碧山亭的变化。展览也反映昔日甘榜山亭的经济活动、乡村生活、文化教育等,并以多媒体、实物与照片方式呈现。

在“守地”展区,参观者可转动10来个白圆筒,了解碧山亭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900年代碧山亭如何从坟山发展成社区、1936年碧山亭学校成立和1973年碧山亭封山等。

“守根”展现了广东人清明节的祭拜礼俗,除了祭品模型,还展示一副在1980年代清山时挖掘出来的陪葬瓷棺材。文物馆还制作了迷你亭,让访客体验何谓碧山“亭”。

“守家”则重构甘榜山亭的样貌,包括甘榜里常见的帆布床、旧式熨斗、煤油灯,以及广东四邑人过去使用的竹筒烟管等。

李国梁把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保留给莱佛士书院学生,让他们展出在SG50时针对碧山历史所做的研究成果。他说,如此的安排具有传承的意义。莱佛士书院毗邻广惠肇碧山亭,其所在的位置在过去属于碧山亭。土地被征用前,碧山亭拥地324英亩,占今日碧山新镇三分之二土地,碧山亭目前占地8英亩,属99年地契。

整理与总结碧山亭历史

广惠肇碧山亭理事长周奕年表示,设立文物馆是要对碧山亭的历史做一次整理与总结。他语重心长地说:“碧山镇源自碧山亭,我们真的很希望碧山亭能永远留在碧山镇。”

广惠肇碧山亭创办于1870年,由广州、惠州和肇庆三属的广客人士发起组织,曾经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华人坟场之一,由16个成员会馆联合管理。

文物馆委员区如柏说,碧山亭文物馆是继冈州会馆的文化中心之后,广东社群所创办的第二所文物馆。

周奕年与施义开感谢文物局拨款津贴建馆,并表示碧山亭日后会组织更专业化的管理委员会来管理文物馆。李国梁至今已培训了16名导览员,能分别用华语、英语和粤语来导览。

碧山亭文物馆定于6月3日(星期日)上午9时正式开幕。施义开吁请昔日住在甘榜山亭的居民,趁文物馆开幕时带着儿孙到碧山亭相聚、叙旧,回顾过去的历史。询问热线是62562426。

有兴趣的公众,可趁着新加坡文化遗产节举行期间,率先于本星期日(22日)下午3时到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参观,询问电话是97578688。

今年参加文化遗产节的本地会馆与民间团体还有茶阳(大埔)会馆、颜氏文化馆、冈州会馆、广惠肇李氏书室、禅山六合体育会、精武体育会和新加坡鹤山会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