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前往芝拉扎和回返雅加达时,沿途在63个地点采样,了解印度洋深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满载而归。他们一共收集超过1万2000个海洋生物,经过初步鉴定,已发掘至少12个从未被发现的海洋新物种。 有“耳朵”的螃蟹、长30公分的巨型海蟑螂、拥有斑马条纹的蹲龙虾……这些都是一群科研人员新发现的海洋物种,令生物科学界为之振奋。 这组科研人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大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以及印尼科学院(LIPI),包括31名科研和支援人员。上个月23日,他们从印尼雅加达的新河口(Muara Baru)出发,展开两个星期的“爪哇南部生物多样性深海之旅”。 团队前往芝拉扎(Cilacap)和回返雅加达时,沿途在63个地点采样,了解印度洋深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满载而归。他们一共收集超过1万2000个海洋生物,经过初步鉴定,已发掘至少12个从未被发现的海洋新物种。 它们包括蜘蛛蟹、蹲龙虾、巨型海蟑螂和双锥长臂蟹的新物种。率领团队的国大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黄衤冀麟教授表示,初步鉴定结果显示有至少12个物种是科学界从未发现的,相信经过更深入的鉴定后,此次发掘的海洋新物种数量将大幅增加。团队预计花上两三年深入研究这1万2000多个海洋生物。 黄衤冀麟说:“这是新加坡第一次派出团队进行深海探险,我们从中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将捕捉海洋生物的网撒入深至2000米的海底、在地图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调整策略等。我们带了八个渔网去,有七个破裂,因此我们几乎每晚都忙着缝补渔网,另有一半的队员也因晕船感到不适。” 他透露,明年计划展开第二次深海之旅,虽然细节有待商榷,但他有信心能应对第二次探险的挑战。 此次深海之旅也首次在印尼海域发现40多个物种,包括螃蟹类、虾类、鱼类、龙虾类、海星类等。连同黄衤冀麟率领团队的印尼科学院海洋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拉哈友教授(Dwi Listyo Rahayu)说:“此次深海之旅让印尼科学家获益不浅,通过与国际科学家的交流,在一个充满不同挑战的环境里接触新科研技术。希望这类知识交换与合作能在两国之间建立起更坚韧的关系。”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