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产人造肉的公司表示,该产品所需的土地面积和水仅为生产牛肉的20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符合既忧心环境又希望享受肉味的消费者的偏好。 (东京讯)假如发生粮食危机,人类还能吃什么?源自植物的人造肉和食用昆虫等替代性食品正引起关注。以美国硅谷等为中心,相关领域的新创企业正在不断诞生。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一种不使用肉的汉堡“不可能汉堡”在美国引起了热议。它的外表酷似普通高级汉堡,咬上去还会慢慢渗出肉汁。该汉堡在纽约曼哈顿一家餐馆出售,价格为18美元(约24新元)起。 这种汉堡的开发者是硅谷新创企业“不可能的食物”。该公司于201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布朗创建。他探究“肉味从何而来”,发现其决定因素是含有铁成分“血红素”(Haem)的分子,并通过基因重组从大豆的根部提取该分子。 “不可能的食物”目前向全美国900多家餐厅提供汉堡肉饼。该公司截至目前筹集到2.75亿美元以上资金,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等名人。2017年9月,肉饼月产能达约50万公斤的工厂投入运行,发展速度迅猛。 另外,2009年创建的Beyond Meat也向大型超市提供以植物为原料的汉堡和鸡肉等。 这家公司除了盖茨之外,还有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人出资,产品摆在肉类柜台上出售,引发了话题。以至于畜产业界团体2018年2月向美国农业部请愿,对于将这些人造肉标为“牛肉”“肉”等提出了异议。 人造肉昆虫肉生产过程比饲养家畜更环保 人造肉如此受关注的背后是环境问题。据称,饲养食用家畜和栽培饲料需要地球上45%的陆地、20%以上的水资源,环境负担很大。在欧美,素食主义者众多,这也是原因之一。 据“不可能的食物”表示,生产该公司的人造肉所需的土地面积和水仅为生产牛肉的20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符合既忧心环境又希望享受肉味的消费者的偏好。 联合国2017年修订的推算显示,现在仅为76亿的世界人口到2050年或将增至98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肉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正是人造肉新创企业被看好、获得资金的原因。 生产昆虫只需少量饲料且有助减排 此外,昆虫也成为受到期待的蛋白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布了《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称“有可能成为应对粮食问题的有潜力食材”。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八公斤饲料,而昆虫肉只需两公斤饲料。同时,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仅为牛肉的10%甚至1%,所需的土地也明显更少。 昆虫的营养价值高于肉和鱼,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铁和镁等微量元素。在欧美,吃昆虫并非大众饮食文化,不少人存在抵触心理,但近年来,昆虫逐渐以适合食用的形式实现产品化。 例如使用蟋蟀粉制成的“薯片”。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几名女生创立了Six Foods公司,意思是“不吃四条腿(家畜),要吃六条腿(昆虫)”。 该公司的产品看起来与美国的大众零食玉米脆片一模一样。口味为咸味、烤肉味、车达奶酪味等大家所熟悉的味道,不过平均每片含有大约一只蟋蟀。 2014年成立的食用昆虫公司美国EXO也在开发和销售使用蟋蟀的蟋蟀能量棒和营养食品。该公司还获得了电通旗下的风投基金出资。在北美和欧洲,蟋蟀的养殖正在扩大。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