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幸福指数” 15年来原地踏步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网讯)民间智库智经研究中心昨日公布港人“幸福指数”报告,结果显示,过去1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累计增加近57%,但期间港人的幸福指数仅微升0.4个百分点。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智经研究中心昨日发表《香港人,幸福吗?智经幸福指数》报告,以11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范畴,量度港人幸福指数,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环境、交通、文娱休闲、家庭、政府管治及公民社会;每个范畴以数项相应指标计算,如健康范畴以预期寿命、自杀率、吸烟率及肥胖率组成。

研究追溯2000年至2015年的数据,八成来自政府统计处,其余是民间或学术调查,如港大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香港的GDP过去15年间,累计增加了56.9%,但幸福指数仅上升0.4%,反映经济发展并未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

智经主席及研究召集人李国栋表示,研究结果对香港整体发展敲响警号,“近年社会争拗不断,政府难以施政,长远来说,定必削弱香港的竞争力,损害香港人福祉。”他直言,一个不幸福的地方,难以挽留人才及吸引人投资,“GDP即使再高,换来的只有嘘声,而非掌声。”李国栋还指出,幸福指数受多个因素影响,并不限于经济层面,促请政府订立政策时,应跳出“GDP至上”思维,以市民福祉为施政目标。

在11个分类指数中,房屋范畴表现最差,对幸福指数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与2000年相比,房屋分类指数下跌96.9%。交通分类指数的跌幅仅次于房屋,15年来下跌44%。

相反,工作分类指数升幅最大,2015年情况相对于2000年上升46%,失业及就业不足情况自2003年持续改善,劳资纠纷率亦从2002年起明显下降。而文娱休闲分类指数的升幅排第二,上升28%。

虽然近年社会气氛紧张、争拗不断,但政府管治及公民社会的分类指数,过去15年升18%,只有新闻自由满意度下跌。

智经经济师司徒伟杰解释,研究以2000年为基准年,即指数主要与当时作比较。他承认,研究未涵盖个人主观幸福感的数据,也没有探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