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个水獭工作小组正式成立

江獭(Smooth-Coated Otter)是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的水獭,因此以前就曾出现在新加坡。不过,新加坡开始工业发展,以及发展沿海和河流地区后,破坏了水獭的生存环境,它们便离开,到邻国的自然森林和湿地去。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邻国一些水獭会泅泳到新加坡。(图/新华社)
江獭(Smooth-Coated Otter)是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的水獭,因此以前就曾出现在新加坡。不过,新加坡开始工业发展,以及发展沿海和河流地区后,破坏了水獭的生存环境,它们便离开,到邻国的自然森林和湿地去。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邻国一些水獭会泅泳到新加坡。(图/新华社)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网讯)本地首个由政府机构、学府和民间组织联合创办经营的水獭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旨在更深入地探讨本地水獭相关课题,包括保育和随着水獭数量逐渐增加出现的问题与挑战等。

国家发展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李智陞今早为首次在本地举行的国际水獭大会主持开幕时宣布了这项消息。

他说,我国过去数十年来不断改善周遭环境,包括清理水道及增设更多公园等,其中目的包括希望本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多元、并充满生机。

他指出,之前在本地非常少见的水獭近年来频频出现,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是个令人鼓舞的现象。

“水獭原本就是本地原有生态的一部分,现在它们回来了,我们有必要探讨应该如何进一步保护它们,并对公众宣导能如何与它们共同相处。”

水獭工作小组主席、国家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处长(陆栖)吕福明博士受访时说,公园局近年来经常与民间水獭保育组织合作进行保育相关工作。这包括在水道旁设置监测摄像机搜寻水獭的踪迹和设计并且安装告示牌劝告公众从远距离观赏水獭等。

他说,正式成立工作小组将能使这些事务更有规划性地进行。

“作为政府单位,若有需要,我们能快速、有效地联系其他单位给予相关支援或批准,来进行水獭搜救或其他活动。我们也能与志愿团体分享更多信息,让他们的参与更有成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讲师西瓦索迪是小组成员之一,他有超过20年研究本地水獭的经验。

他受访时表示,希望小组的成立能为水獭保育工作带来更稳定的延续性。

“我们之前是按志愿者的实地观察来进行保育相关活动,现在我们确定水獭已在新加坡稳定的繁殖,数量也增加了,我们将探讨如何加强人们对水獭的认知,确保他们可共同相处,减少彼此间可能发生的对立或摩擦。”(联合早报记者:李锦松)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