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贤:国家、社区和个人都须做好准备 才可将长寿人口转化为“红利”

张志贤表示,未来几年,医疗开支预料将超越教育开支。(林泽锐摄)
张志贤表示,未来几年,医疗开支预料将超越教育开支。(林泽锐摄)

字体大小:

寿命的延长不代表生活品质的下降。随着国人越来越长寿,新加坡可将长寿人口转化为“红利”,打造更为活跃的社会,前提是国家、社区和个人都须为此做好准备。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今天举行“新加坡透视论坛”(Singapore Perspectives)上,作出上述强调。

张志贤说,自己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年,人们的预期寿命是61岁左右,但他如今已63岁。

他指出,由于我国在卫生、医疗、住屋等方面所做出的投资,国人如今享有更长的寿命。以一个65岁国人为例,他预料还可多活21年,现今的孩子,预期寿命更可达83岁。

张志贤说:“只要我们做好准备,长寿可成为‘红利’(bonus)。”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就意识到为老龄化人口做准备的需要。政府方面,采取了公积金和终身健保等措施,让国人在晚年享有基本收入和终身的医疗保险。

张志贤说,政府预算案目前以国防开支为最高,其次则是教育和医疗开支。我国医疗开支在2007财政年,仅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8%。这个比例在2016财政年已经增加至2.4%,是原本的三倍。

张志贤说,未来几年,医疗开支预料将超越教育开支。“我们必须确保政府财政维持在一个良好基础上,以便我们有资源照顾年长者。”

此外,张志贤也指出,社区和个人都应该扮演一定的角色,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2016年,我国就成立乐龄支援网络(Community Networks for Seniors),动员建国一代大使和基层领袖,鼓励年长者接受体检、出席讲座和参与体育运动等等。

张志贤强调,企业可借助津贴重新设计职场和工作内容,惠及年长一代。但前提是,雇主必须善用年长员工的经验和技术,年长员工本身也须主动提升技能。他也指出,零工经济不仅限于千禧一代,年长者也可以参与其中。

“唯有通过观念的转变和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让有能力和意愿工作的年长人士,继续留在劳动力队伍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