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四代祖业 拯救豆干生意 前骑师4年扭转乾坤

接手“成发”豆干时,黄添财从零学起,连洗桶、洗地和驾货车送豆干,都亲力亲为。(摄影/赖南达)
接手“成发”豆干时,黄添财从零学起,连洗桶、洗地和驾货车送豆干,都亲力亲为。(摄影/赖南达)

字体大小:

以前是集风光与荣誉于一身的知名骑师,但立志转行的他投资失败,卖砂锅饭和酿豆腐也不成,累积损失60万元,破釜沉舟的他接手传承四代的祖业,将差点被人并购的手工豆干生意,短短四年间起死回生,如今甚至踏出菜市场,进军本地超市。

40岁的黄添财四年前挥别奋斗了14年的赛马生涯;那些年他骑了2000多场马,月入可达两三万;每天和有钱人混在一起,生活奢侈大鱼大肉。

2011年人生陷低潮

可是就在2011年,他经历了人生最大考验,陷入低潮。当时他被指未全力争取更佳成绩,被取消骑马资格一年,这期间他毫无收入。已婚育有三个孩子的他说,当时跟友人合资养马的生意也失败,损失40万元。

为了生计,他掏出剩余20万元的积蓄,再与人合伙做小生意,在食阁卖酿豆腐、砂煲饭、炒福建面,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停牌一年复出后,毕竟已不再是年轻小伙子,他在马会出场的次数开始减少,也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

来自89年老字号豆干世家的他受访说,四年前偶然陪同父亲去找朋友,原来父亲是去见同行,对方想并购他们家族的豆干工厂。

他说,曾祖父1928年从中国厦门同安家乡,带着制作豆干的手艺来新加坡发展,过后手艺一代传一代,后代继续在旧美芝路以手推车在路旁叫卖。

“当时对方说并购后,也邀请父亲出任生产部经理。那时我才意识到,父亲原来在这行业备受尊重。当下也想到,如果卖掉祖业,父亲要帮人打工,不如自己回来接手。”他表示,那年他敬爱的母亲(55岁)中风过世,而母亲也曾跟父亲说,希望他有朝一日回来接手祖业。

之前投资和创业失败的他,为了圆母亲遗愿,拿出真金白银,分期付款向叔叔接下“成发”豆干的生意,成为第四代传承人,也保住了祖业。

他说,当年接手时在德福巷工厂只剩下七名员工,如今工厂经过现代化和企业化,打造和提升公司品牌,搞好市场营销、扩充市场,如今员工已增至30人。

6月23日,“成发”踏出关键一步,豆干产品新鲜出炉后,经过真空包装和冷藏,当天就送货到昇菘超市总部,正式进军本地超市。

洗桶、送豆干 全亲力亲为

接手“成发”豆干时,黄添财从零学起,连洗桶、洗地和驾货车送豆干,都亲力亲为。

他表示,当年立志要将祖业发扬光大,可是自己什么都不会,还好当时父亲和叔叔肯手把手教他。

他说自己从选黄豆、煮豆浆、压模、切豆干、摆盘、洗桶、洗地都要学做。其中最具挑战的是学开豆干车送货,因为如果开车时转弯太倾斜或刹车太用力,货车上的豆干都会砸得稀巴烂。

经过两年部署和添加人手,如今工厂各部门不用他插手也可自行运作,他可专心跑业务拼业绩。

可是当年推销豆干并非一帆风顺,他说豆干工厂在德福巷,他跑去临近的宏茂桥湿巴刹去招生意,但那里的小贩都没听过“成发”。

但他不气馁,依然耐心努力推销,“以前宏茂桥巴刹没有客,现在那里五个巴刹都有人拿我们的货。”

盼让本地味闯出狮城

黄添财表示,希望未来在东南亚设厂,让外国人尝到本地豆干的美味。

他说,德福巷的工厂地契还有三年就到期,他最近已签署合约,在裕廊食品中心租下5000方尺的地方,并从台湾引进先进机器,打造全自动化生产豆干的工厂。

他表示,而德福巷的工厂在地契到期前期间,继续现做现卖,供应新鲜的豆干给湿巴刹。

“就算现在进入超市了,也不会放弃湿巴刹市场,因那里是我们的‘根’。”

谈到未来目标,他称短期目标是2019年底前,将产品打进本地所有超市;长期目标是将本地的工厂模式复制到外国去,计划先在东南亚设厂,让本地豆干闯出新加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