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厨当学徒 创“中峇鲁料理”

陈喜明和他的“铁饭碗”料理。(陈玉能摄影)
陈喜明和他的“铁饭碗”料理。(陈玉能摄影)

字体大小:

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身为中小企业的老板们要如何突破重围、改进工作程序,让公司与员工取得双赢局面?《新明日报》今年和职总旗下U SME及e2i合作,呈献《U转新职场》系列,透过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业者专访,与读者分享经商之道。

本地名厨陈喜明去年底卸下行政总厨身份,加入新餐厅学习餐饮业管理,从行销到定价一手包办,要在人生最后冲刺的路程,达成创造“中峇鲁料理”的梦想。

在业界有“铁人名厨”称号的陈喜明,曾任肥雄集团、JP Pepperdine集团、三盅两件等的行政总厨,但他去年底正式卸下头衔,加入以他为概念的“Iron Supper Club”。虽然陈喜明身份为高级餐饮总监,但他其实也是学徒,在职总的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的“先就业再培训计划”(Place and Train Programme)下受惠。

将步入50岁的陈喜明透露,总厨角色虽然让他学习不少,但终究还是受限在集团的发展方向,对餐饮生意这一块没有什么涉足。“我从小在中峇鲁长大,这里有着我从小培养的味蕾记忆。多年来我一直在想,怎么把本地饮食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于是‘中峇鲁料理’的概念诞生,却迟迟无法实行。”

拿手的餐饮设计和培训部分,陈喜明自然不难胜任,但为了将这个理想成真,其他事务如定价、宣传行销等,他也得一手打理。新公司安排了几名顾问协助指导,让陈喜明成了资历最深的学徒。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其实也算是来到人生精华期的最后一段路,现在再不去实现,还要等到何时?就算不成功,至少我可以告诉自己尽力了,没有遗憾。”

传承 不能只说不传

e2i的先就业再培训计划主要是为了帮助业者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透过在职培训让求职者跟职缺配对。除了陈喜明外,Iron Supper Club还有约五六名餐厅职员也是透过这项计划加入的。

陈喜明一路走来经历不少风雨。小时候患有阅读障碍,造成读书时期学习不佳,误交损友一度成为嗜毒者,但后来成功改过自新。这也让他更相信好好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华人喜欢讲传承但总是说而不传。我拥有的也不过就是这门手艺,不希望只是独有,因此会倾全力教导,真的传下去。”

以“铁饭碗”回首儿时记忆

陈喜明忆述,以前小学下课后就会到中峇鲁巴刹买午餐,而烧腊档的烧肉饭和叉烧饭成了他的儿时记忆。

“我小时候家里用的是铁碗,反正家里有什么饭什么菜,就往里面堆。现在我就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加上一些国外元素,把父母亲的爱和记忆,变成我的‘中峇鲁料理’元素,打造属于我们的‘铁饭碗’。”

陈喜明也提到,他不断在学习如何在定价、成本和理念之间取得平衡。“我认为既然要做的是更有邻里风味的本地美食,那就不能太贵,显得遥不可及,否则就失去意义,因此价格从7元起跳。”

(系列由《新明日报》和U SME、e2i联合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