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头手 ——南洋咖啡口味开创者丁积耀

字体大小:

每当咖啡豆炒到八成熟时,琼籍咖啡头手丁积耀就开始加入糖和牛油,于是咖啡豆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糖衣,色泽油亮,气味浓香。“丁积耀咖啡”自此成了新加坡南洋咖啡独有口味的代名词。

第一次听到丁积耀的名字,是在新加坡大会堂。

今年1月“新加坡华族文化光影展”在大会堂举行,第一场文化周末讲座邀请口福集团创办人庞琳主讲“南洋咖啡香”,他特别强调,新加坡海南咖啡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完全要归功于早年一位咖啡店头手丁积耀。他说:“丁积耀是南洋咖啡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传奇人物,开创了新加坡海南咖啡的独特味道,今天本地工厂生产的咖啡粉,仍然继续延用他所独创的方法。”

究竟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当天讲座现场还难得来了一位乐龄人士,就是丁积耀的儿子丁善明。后来庞琳兄还特别安排,邀请丁善明和前琼侨咖啡酒餐商公会主席王兆炳先生一起见面详谈。当年丁积耀当头手的卫生园咖啡店,是王兆炳的伯父和叔父所开,上世纪50年代他少年时就寄居卫生园,每天放学后在店里捧咖啡,一直到1961年高中毕业,熟悉丁积耀。

几位前辈的忆述,首次完整记叙丁积耀这位“传奇头手”的一生故事。

 

【1。海南人咖啡店】

南洋咖啡,早期称为海南咖啡,是早年海南移民在南洋独创的美味产品。

咖啡店是新马海南人独特的传统行业,但究竟海南人何时开始在新加坡经营咖啡店,却已无法确切考证,一般多说是上世纪20年代。

但有一则资料显示,早在19世纪末,应该已有本地琼籍人士经营咖啡行业。据中国福州市政府出版的《福州市志》第8册第三节,谈到福州人在新加坡创业时说:“新加坡的咖啡店,以海南人和福州人为主经营。新加坡天气炎热,市区和郊区的工人需要茶水解渴。不少福州人看中这一小本生意,造一辆木板小车,经营流动咖啡摊。清宣统二年(1910年)后,街头咖啡摊被取缔,改营咖啡店。到民国9年,由福州人经营的咖啡店有几十家。民国10年福州咖啡公所成立,福州人陈依朋开设10多间咖啡店、4间茶室,被誉为咖啡王。”

1921年成立的福州咖啡公所,附属在新加坡福州会馆内,1928年改会名为福州咖啡商公会,1956年改为今天的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

海南人与福州人是新加坡咖啡店行业的两大主流族群,但一般都认为福州人经营咖啡店应该比海南人稍迟(见2009年《联合早报》访问当时的新加坡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副主席洪宝兴);既然福州人1910年以前就经营街头流动咖啡摊,还有几十家咖啡店,据此推论,更早的海南人咖啡摊或店,在19世纪末就应该已经出现。

上世纪30年代,是新加坡琼籍人士开咖啡店的高潮。据记载,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新马经济大受打击,在海南人聚居地的美芝路一带,有许多经营旅馆和商行的日本商人因为经济衰退被逼结束营业,大量店铺空置,每月只需几十元的租金,就可以租到一间相当宽敞的店铺,许多海南人就纷纷经营起咖啡店,蔚然成风。

当时美芝路一带,是全新加坡咖啡店和咖啡摊最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琼籍人士经营。二战后,福州人的咖啡店就逐渐超越海南人,据1949年统计,领有政府营业执照的咖啡店,全新加坡共有1400家,其中福州人有664家,海南人则有467家,合起来占近九成市场。

进入五六十年代以后,海南人的传统咖啡店数量不断递减,据说最后一间是在罗弄榴梿组屋大牌2号的芳园,于新世纪前后结束;如今海南人经营的都已经是新式的咖啡店了。

在二战前后,虽然海南咖啡店多集中于小坡美芝路和密驼路一带,但当时最有名的咖啡店,却是在大坡新加坡河畔的卫生园。琼籍咖啡头手丁积耀,就是在卫生园开创出他传奇的海南咖啡“秘方”。

【2。创造新炒法】

因殖民地时代的鸦片经济,新加坡有许多鸦片烟馆,直到1945年当局才正式下令禁止吸食鸦片,但并不严格执行,要等到新加坡自治后才完全根绝。

在50年代初,新加坡河畔一带劳动力密集的地区,仍有许多鸦片烟馆。

据王兆炳忆述,当年“潮州街一带有许多著名的鸦片烟店,如风记号、福兴堂等,不下十多间;卫生园咖啡店前面的五脚基,有几个小摊位,是专门制作和售卖鸦片烟枪的,我都认识。”可见其风气之盛。

在卫生园的咖啡客中,有许多鸦片烟客,抽鸦片的人嘴巴涩,口味变重,对咖啡要求又香又浓。而以传统炒法泡制的咖啡,本来就有香而不浓的问题,他们越喝越没味道,自然时有怨言。

传统咖啡店每家都有一位头手,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炒咖啡,及每天制作咖椰,平时则负责冲泡咖啡。卫生园咖啡店的头手就是丁积耀。多年来,所有咖啡店头手都是以传统的方式炒咖啡,人们听惯了这些“鸦片鬼”说咖啡不够味的怨言也不以为意,只有丁积耀一个人注意到这种现象。

由于咖啡豆都是来自印尼,变化不大,于是他每次炒咖啡,在加糖和牛油的时候,就不断尝试作调整,渐渐给他摸索出一条规律,就是每当咖啡豆炒到八成熟时,就要开始加入糖和牛油,而不是在炒前或炒后,这样炒出来的结果,糖和牛油都能入味又不致过焦,咖啡豆外面会裹着一层厚厚的糖衣,色泽油亮,气味浓香。

这种特殊的加工法虽然比较复杂,但冲泡出来的咖啡,浓浓的醇香里透着咖啡的苦味,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新口味。这一来,卫生园的咖啡就以特别香浓出了名,驰名新、马两地。

丁积耀成功改良的创新,很快就影响了其他海南咖啡店的头手,纷纷学“新功夫”,形成新加坡海南咖啡独特的口味。一直到今天,本地工厂烘焙咖啡,仍延续他创造的方程式,在八成熟时加糖和牛油。

在马来西亚的许多海南人咖啡店,则继续以前一开始就把糖和牛油与咖啡豆同炒的传统方法,冲泡的咖啡比较浓而不香,渐渐形成如今新、马两地不同的风味。

【3。丁积耀故事】

丁积耀的新炒法,说来简单,但当年炒咖啡全都用人工,烧的是柴火,头手得坐一旁不断用手转动大铁桶,要如何判断什么时候才是八成熟,完全得靠个人经验。

王兆炳忆述,丁积耀曾告诉他,要判断咖啡的成熟度,最重要的是看烟,也就是看铁桶冒出白烟的时间、次数和浓度来决定。

一般人炒咖啡,多数在白天,但王兆炳说,那时丁积耀在卫生园后巷的空地上炒咖啡,都是清晨天还未亮的时候,就烧好柴火,独自坐在火光里转动大铁桶炒咖啡豆,一直炒到咖啡店开门营业。他喜欢在清晨炒咖啡,除了清晨的寒意可以减轻人坐在烈火旁的热度外,或许微冷的空气,也多少有助于炒好后的咖啡豆更快降温,更能保住其香甜度吧。

王兆炳说当时炒咖啡,每一次炒一桶都是15斤(9 公斤),虽然咖啡豆水分蒸发,但因为加入糖和牛油,炒完又是完整的15斤,重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测加入的糖和牛油分量。他说:“丁积耀在卫生园的时候,因生意好,都是隔天炒一次,一天会炒三四桶,约五六十斤。所用的都是来自印尼楠榜的Robusta咖啡豆,少用另外一种Arabica咖啡豆,因为炒起来口味会稍微偏酸。”

虽然各大海南咖啡店头手很快就学到丁积耀的功夫,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所炒的咖啡豆冲泡最好喝。“当时他在店里的绰号叫‘黑痣’(闽南语),一提起这绰号行内人都知道,反而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原名,”王兆炳说。

因为丁积耀亲自炒的咖啡特别好喝,因此,当1960年卫生园的东主(王兆炳的叔叔)把咖啡店出顶给别人之后不久,有福州咖啡王之称的陈永倌便高薪聘请丁积耀,专门为福州人经营的咖啡店炒咖啡。

据丁、王二人忆述,离开卫生园后,丁积耀炒咖啡的地点,是在合乐路旁的旧劳工部大厦隔壁店屋,这时,他的工作量大增,需要同时为九家福州咖啡店炒咖啡,后来还增加到15家。

60年代的行情,咖啡店头手月薪120元,丁善明说:“当时每家咖啡店每月付丁积耀40元,九家合计一个月有360元,在咖啡行业是很高薪了。”

因为需求不断,丁积耀后来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最高纪录须要为15家福州咖啡店炒咖啡。这一来,福州人和海南人的咖啡店所卖咖啡,口味日趋一致,“丁积耀咖啡”也就成为新加坡南洋咖啡的独有口味。

由于丁积耀对南洋咖啡的影响巨大,名扬各地,还被称为“咖啡大王”。例如在香港经营咖啡粉达60多年的南洋咖啡实业公司,今天还在该公司业务介绍里声称:“(本公司)用传统方式和1929年至今风行南洋的‘咖啡大王丁积耀’创造出的独特配方,烘焙出独特香醇浓郁的各种咖啡和炭烧咖啡。”

虽然丁积耀的名气很大,但生平却罕为人知。这回机缘巧合,获得丁善明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和照片,才首次整理出这位传奇头手的生平小传。

丁积耀,1903年生于海南岛琼海县博鳌镇。约16岁前后只身南来,早期经历不详,应是到海南人经营的咖啡店工作。1929年卫生园创办时,丁积耀就在店里打工,这年他已26岁(另据丁善明说,卫生园是他父亲南来的第一份工作,如属实,则卫生园创办时间或可提早到1920年)。

约30年代初,他回海南岛结婚,1936年接妻儿过来,有二子一女。

1941年日军南侵,飞机轰炸新加坡市区,他唯一的女儿丁善英年纪还小,在新加坡河畔逃避炸弹轰炸,惊慌中跳进大水沟淹死。

日治时期,有一次丁积耀在卫生园附近,不知何故得罪一名日本兵,被令站在烈日下头顶一罐水,日军说如水罐滑掉或水漏,就要当场用军刀把他砍死。他满身大汗站在烈日下大半天,不敢动弹,后来见该日本兵上厕所,才赶快鼓起勇气拼命逃走,侥幸捡回一命。如此惨痛经历,使他终身痛恨日本人。

丁积耀为人严肃,不苟言笑。他没读过书,却很勤奋自学,后来能够读懂报纸,看新闻。

因为自己没读书,他对儿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也很严厉。1963年他曾成功投标经营武吉知马七英里的森那美工厂食堂,两儿子放学就去帮忙卖茶水,结果丁善明成绩从前第三名掉到第13名,他为了子女教育,立刻就把食堂的生意结束退出,宁可不赚钱,也要让儿子好好读书,不影响学业。

丁积耀在60年代初离开卫生园,专门负责炒咖啡供应多家福州咖啡店,工作量很大,每天几乎炒不停,只工作了不到10年,在1970年就因健康问题,从咖啡店退休在家,直到1990年去世,年89岁。

他一生从不喝茶,只喝自己泡的咖啡乌,而且咖啡杯一定要先用热水烫过。在泡咖啡前,他会把水壶、茶袋都洗得干干净净,说如洗不干净冲泡出来的咖啡一定会发酸变味。

因为严厉督促儿子读书,他的大儿子丁善辉后来当上轮船机房大副。二儿子丁善明则是中学老师,华社领袖及著名企业家蔡天宝就是他的学生;丁善明的太太陈雅香,则是我在《新明日报》编辑部的同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丁积耀的新炒法,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创造”的?

王兆炳说1951年他11岁到卫生园寄居时,店里已经用这种炒法。据目前所见资料,二战前卫生园就已经以特别香醇的咖啡闻名,前引香港南洋咖啡实业公司(1941年开业)也说所采用的是“1929年至今风行南洋的‘咖啡大王丁积耀’创造出的独特配方”,说明丁积耀的独特炒法,应该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4。南洋咖啡香】

风味独特的南洋咖啡,是许多新加坡人心中,一种香醇难忘的本地生活记忆和滋味,是家乡的味道,往往也是乡愁的味道。

百年来,一杯热腾黝黑香醇的南洋咖啡,是好几代新加坡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也是新加坡华族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只因为曾经有一个简单而实在的人,用心做了一件简单而实在的事,让新加坡几代人每天的一杯咖啡,有了不一样的滋味。

今天的新加坡已成为现代大都会,各种国际名牌咖啡蜂拥而至,花乱香迷,在一层层泡沫和奶花之间,让人渐渐失去真正咖啡的口感的时候,一杯实实在在的“丁积耀咖啡”,真正新加坡本土的滋味,会让你找到回家的方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