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81盏灯 照亮国人组屋生活

字体大小:

81盏灯挂满展馆,诗意地照亮新加坡人的组屋生活面貌,由我国呈献的“畅想空间,人人共享”展览,本月在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亮相。开幕日还被意大利杂志选为本届建筑展中7个最美丽展馆之一。

林方伟/威尼斯报道

新加坡设计理事会提供图片

相隔6年,新加坡重返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给人“长大了”的感觉。新加坡馆今次不急于向世界秀出半世纪建设传奇的成绩单,“畅想空间,人人共享”以人为本的主题反将聚光灯折射回新加坡人,81盏灯挂满展馆,诗意地照亮新加坡人的组屋生活面貌,透着人文主义的暖光,在开幕日被意大利Elle Decor杂志选为本届建筑展中7个最美丽与不容错过的展馆之一。

新加坡馆设于威尼斯岛Arsenale区一栋旧军用工厂二楼,占地240平方公尺,展览分三部分,最亮眼的就是这81盏意大利博洛尼亚玻璃工匠手制的玻璃灯饰,里头各贴三张组屋内观照片,灯饰中间放置照着波东巴西斜顶组屋、达士岭摩天组屋等真实组屋打印出来的3D模型,参观者徜徉在这片灯河,与新加坡生活面面观。

有着如此亮眼的成品,不得不给策展团队大大的一个赞。主题去年12月才定案,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主任王运起副教授、国大建筑系高级讲师宫内智久、红豆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张贻进,以及策展助理余如莲在5个月内,用了大多数展馆一半的时间大功告成。

设计展馆的张贻进透露,由于时间紧凑,他们这次取巧找来在新加坡设有专卖店的意大利灯饰品牌Viabizzuno合作,由他亲身飞到它们位于博洛尼亚的玻璃工厂商谈,虽然要在1个月内就赶出样品,但对方也一口气答应,然后在意大利内部运到威尼斯,大大减少运输时间,顺利完成这宗新意联姻的美事。

主策展人王运起也说:“对方也给予大大的增值,提议在底部加上银面板,映照组屋模型与照亮灯饰。我们的设计与建筑师能与意大利合作是个很好的机会,这盏灯现在还被纳入他们的产品列单,就叫新加坡馆,公众能购买得到。”

王运起说选择组屋为展览的主旋律是因为:“组屋最能展现新加坡人的生命力。80%国人居住组屋,每天走下同一道走廊,是新加坡人的集体体验,但一进入家门,我们却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存在。我知道同事宫内智久在拍摄组屋生活,于是便邀他将照片融入展览。”

看到新加坡的多元与包容

来自日本的宫内智久在三年前便与友人小川荣太郎和岩崎玉江沿家挨户敲门,进入组屋拍摄新加坡人的生活写照,这次从千多张照片选出243张到威尼斯展览。新加坡人大方、友善地敞开门户,让他与团队窥探到了新加坡人私密的生活面貌,他也带着外来者的眼睛,看到了新加坡的多元与包容。他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个印度家庭的神台上看到印度神像与天主教圣母照摆在一起供奉。这独有的宗教与文化的包容叫人震撼,在很多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

即便又是展现组屋,但这次不再高唱“居者有其屋”的论调,而是还原每一家住户独立的存在和生命。王运起这次还选了本地纪录片《03-组屋》,镜头毫无批判,安静地凝视三位独居女子——艺术家陈玲娜、一位独居老妇和一位马来变性人在组屋内的日常生活,延伸灯饰内的组屋景象。王运起说:“长久以来,新加坡强调的社会结构是有孩子的家庭单位所组成的,但现实并非如此天真、完美,有些国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社会连接,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目标。好比纪录片里的艺术家从组屋走进艺术族群,有着丰富的创意生活。该名变性人逢年过节也跟自己的家人与朋友圈有着紧密、深层的联系。”

让设计成为与国民协商共创的桥梁

若组屋灯河代表的是本土众生,那么展馆左边的城市农耕、“聚友爱”(Ground-up Initiative),以及右边的“铁路连廊之友”“公共创忆空间”和“齐设计”(Participate in Design,简称P!D)所代表的就是国民与设计创意人士能如何主动、创意地参与本土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应用,做自己家园的主人。我们这片土地发展变迁得太快,本地人已找不到心系的所在,这有一部分与国人对国土发展缺乏说话权有关。

执政者也开始对问题有所隐忧。我国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在新加坡馆开幕礼接受《早报现在》访问时坦言:“政府的作风在过去50年或许给国人‘由上至下’的感觉,现在我们不只要鼓励国人由下至上,同时也希望国人在创建家园时跟政府建立出互助互惠的关系。我们已迈入共创解决方案(co-creation)的新世纪,这个新关系在开始时需要磨合,但政府已做好准备去学习跟国民协商合作。我们希望新加坡人在下来的50年对国土有更深的归宿感,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国人能投入参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也有意让设计成为与国民协商共创的桥梁。新加坡设计理事会理事长何杰透露,今年三月出炉的2025年设计蓝图中,让社群参与设计便是未来10年改变新加坡,让新加坡从“宜居”(liveable)迈向“可亲可爱”(loveable)的五大策略最具影响力的一环。他说:“设计一向被视为我国创新、增强竞争力的工具,我们在过去50年公共住屋和国家设施发展等方面的城市规划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被‘全球宜居城市指数’(Global Liveable Cities Index)选为全球排名第七的宜居城市。但在未来,设计将从心出发,让国民对国家更有参与权与归属感。”

何杰列举,环境的设计得从基层做起,希望公民咨询委员会与议员能跟设计师一同了解居民的需求,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与需求来设计,好比将组屋楼下、废弃的地方变为绿化或活动空间。“说到设计,并非就是要设计出实物,还包括体系、系统、机制的设计,不只是为弱势如贫穷人家和老人,甚至是普罗大众设计出福利系统等,让居民通过参与来增加对社区的归属感。”

如果这言论听起来空泛、抽象,或许展馆里“齐设计”(P!D)个案能给读者一个具体的演示。“齐设计”与策展人王运起说:“设计师可以像赤脚医生一样走人民间,就像P!D跟Pacific Healthcare保健集团合作设计社区厨房,与同该区的独居老人坐下来理解他们对共同煮食的意见与设想。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才发现该如何在设计上克服不同种族与宗教煮食的禁忌,也找出家具橱柜该设在什么高度才最方便老人行动。”

“齐设计”发起人之一的Mizah Rahman在受访时强调:“我们希望与人一同设计,而不是为人设计。”意味着让民众和使用者参与,也是一种打破设计师由上至下,“空想设计”的策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