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中国高铁出走 何以一波三折?

字体大小:

中泰铁路最近面对路障,中国铁路总公司参与建造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也传来征地拆迁受到阻扰的消息。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为何在投资国一再遭遇波折?这对中方成功标得新隆高铁项目将造成多大影响?中国高铁除了价格低廉,还具备哪些优势呢?它又面对什么挑战?

中国特稿

林子恒

zhlim@sph.com.sg

今年3月25日,泰国交通部长阿空·丁披他耶拜实突然宣布,中泰双方因中泰铁路建设费分担问题,以及在中国对泰融资的条件上无法达成协议,泰国因此决定自筹资金投资中泰铁路项目建设工程,不再向中方贷款。这意味着中泰铁路虽然还将使用中国技术、信号系统和列车,但在工程分包商、原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方面的投入都将来自泰国。

此外,泰国政府也决定,将只建设250公里的曼谷—呵叻段线路,不建出境段线路。按原计划,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全长近900公里,呈人字形的铁路线分为曼谷—坎桂—呵叻段、玛塔卜—罗勇段,和呵叻—廊开段。在泰国东北部的廊开将与已奠基开工的中国—老挝铁路对接,经老挝最终联通中国昆明。

中泰铁路一再展延,开工日期可能因最新变故而延后到今年底。在这之前,中国成功竞标建设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衔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也传出消息说,当地居民不接受征地拆迁的条件。

除了泰国和印尼的铁路计划相继出现问题,中国在墨西哥和缅甸等国签署的项目也都夭折,使得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的发展计划被迫放缓。

高铁“走出去”战略三重点

中国是在2008年开通运营第一条高铁——连接北京和天津的京津城际铁路。隔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解释,高铁“走出去”战略有三个侧重点: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线、经过中亚到达德国的中亚线,以及从昆明连接到新加坡的东南亚线。

刘宏指出,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五通”之一就是“道路畅通”。他表示,在周边国家投建高铁,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同时,中国近年来钢铁产业不景气,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由于内需饱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成了国家战略布局重点。

他说:“对于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来说,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对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所以,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存在互惠互利的可能和需要。”

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铁总”)副总工程师赵国堂也告诉《联合早报》,中国高铁的开通运营缩短了城市、城乡之间的距离,形成同城效应,拉动中国经济,也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他表示,中国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输出高铁技术,也是为了将高铁的经济效应带进这些国家。

赵国堂指出,目前中国已和40多个国家开展铁路规划方面的合作,包括规划设计、建造和装备制造等全方位协作。

上月中旬,来自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包括本报的媒体工作者接受中国外交部邀请,参加中国铁路合作项目介绍活动。赵国堂所属的中铁总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牵头部门,他在介绍会上说明中国铁路的特点及优势。

中国铁路优势

谈到中国铁路出口的优势,一般分析都会提及其低建造成本。

中国著名铁路专家、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经表示,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约0.41亿新元),而日本的则高出近一倍,约为每公里0.5亿美元,差距很大。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菊地朋生也向本报指出,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拥有雄厚财力,能以低利率提供贷款,有时甚至不需要受援国提供担保,这是个很大的商业优势。

建造1.9万公里高铁为中国最大优势

以印尼雅万高铁为例,印尼总统佐科反对动用国家预算案建造高铁,中国因此提出方案,由中印双方国企成立合资公司,资金全由中国发展银行提供,贷款年利息为2%。印尼政府无需出资,也不必做任何担保。

不过赵国堂强调,中国最大的优势不是低成本,而是建造1.9万公里高铁所积累的经验与资能。

数据显示,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从1949年的2.1万公里,增加至去年的12.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里程从无到有,在10年内覆盖1.9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并占世界高铁的六成以上。根据今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国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将在2020年达到3万公里。

此外,中国高铁运营速度也居全球之首,京广高铁(北京—广州)的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87公里,列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法国(时速246公里)和日本(时速239公里)。赵国堂解释,中国在建设和运营这1.9万公里高铁的过程中,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也因此培养了强大的人才队伍。

工程师积累宝贵实践经验

他说,中国的施工技术已将高铁带到中国东北严寒地区、西北沙漠、西南山区、海南高温潮湿地带等各种复杂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为工程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他说:“工程师都是来自于实践的,如果没有实践,光有技术是没有用的。工程任务只有动手做了才有体会。”

以兰新高铁(兰州—新疆)为例,高铁覆盖范围有四大风区,最大风力可达17级以上。赵国堂说:“我们在这条线上所做的防风工程,到目前为止列车没有中断运行过,而且速度基本维持正常速度。”

此外,中铁总工程师也建立了标准化作业方式,确保工程质量。这都显示中国的高铁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高铁项目须具备商业可行性

尽管中国已经大量累积兴建及运营高铁的经验和技术,但国大高级研究员菊地朋生认为,任何一个团队要成功标得国外高铁项目,关键其实不在技术,而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及融资方案。

他说:“各国关心的是要如何为项目进行融资、如何将风险从政府转移到私人企业,以及高铁何时能取得盈利。”

美国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孙韵也认为,高铁项目的商业可行性非常重要。

她说:“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中方基本上是硬吞下低于一般的贷款利率,同时也不需要印尼政府担保融资和贷款,最终才获得这个项目。不过,我对中国是否能在其他高铁项目忍受同样的条件存有怀疑。”

针对外界批评中国“砸钱”来赢得国外高铁项目,赵国堂说,有赖于中国机械化、信息化的建造技术,提高了工程效率,因此中国策划的高铁工程比其他竞争国家都来得短。

他说:“有人会问,工期短,会不会有质量问题?我要说,中国的装备技术好,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但不影响工程质量。另外,我们在工厂预制铁路的组成部分,再运送到施工地点,像搭积木式一样搭起来,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这是节约成本很重要的因素。”

中铁总拟好商业模式

赵国堂强调,项目盈利对高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他也说,中铁总已拟好商业模式,从票价收入、广告与商店收入,以及土地开发等三方面取得盈利。

他说,中国高铁票价平均每公里0.48元(人民币,下同,0.10新元),比机票(每公里超过1元)便宜,但作为人口大国,中国高铁线路运量大,售票收入因此成为盈利的重要部分。以京沪高铁为例,该线路每天平均发送超过30万人次、最高峰可达44万人次,线路开通的第三年就实现了盈利。

高铁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则是广告和车站商店、餐厅等出租店面的收入。赵国堂也说,中铁总下一步将探讨高铁站附近的土地开发。

他说:“政府从前年起允许我们进行土地开发。高铁建成开通后会带来巨大经济效应,车站附近土地都会升值,包括房价等。我们现在正同一些地方政府商谈,探讨独立或共同开发,这在未来都将是巨大的收入来源。”

中国高铁的问题

中国积极推进其高铁技术在海外落地,但各国仍对“中国制造”存有疑虑。除了融资方案,安全问题也是一大考量。

五年前在浙江温州发生的动车追尾事故仍让人记忆犹新,也让人怀疑中国高铁的安全性。

赵国堂表示,中国当局在温州事故后进行了“很认真的反省”,判定事故是因板卡设计瑕疵所致。不过,他强调,中国高铁已安全运营30多亿公里、正点率也超过99%,“我对我们的高铁安全可靠性是非常有信心的”。

他称,中国高铁的运营管理技术是“高效安全”的。当局安排一列安全综合检测列车,每十天对高铁装备检查一次并指导现场养护维修。此外,高铁每日首开列车都是检查列车,确保铁路装备状态良好后才开行第一趟旅客列车。另一方面,驻美学者孙韵指出,高铁的知识产权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于日本、法国和德国,有评论指责中国抄袭国外技术。中国则表示,自己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打造了世界领先的建造技术。南大学者刘宏形容,中国高铁技术是“世界高铁技术的整合”。

被指为山寨版技术

不过孙韵认为:“中国与外国企业联手建造国内高铁,过程中学习到高铁建造技术。当中国想要出口‘山寨版’的技术时,可能会面对法律问题。”

国大高级研究员菊地朋生则指出,中国的基建计划因爆出官员贿赂等问题而“让人感到怀疑”。

例如,中方投资建造的菲律宾北方铁路就因法律问题和贪污指控,而于2011年遭阿基诺政府单方面取消。此外,菊地朋生也说,中国的基建项目面对环境保护、劳工标准和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批评。对此,赵国堂反驳,中铁总在中国国内开工建造铁路前也须征地和做环保评估等,所面对的压力和困难不比国外项目来得小。他批评媒体夸大了实际问题,对中国不利。

中国高铁出口仍受看好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懋修(Matt Ferchen)提议,亚细安应发挥作用,为本区域基建投资项目制定区域性标准,包括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陈懋修也指出,虽然本区域国家一般上都欢迎来自中国等大国的国际投资,以加强国内基础设施,但它们也非常谨慎处理,避免过分依赖任何一个大国。

尽管中国面对外界的不少质疑,但受访学者对中国高铁的出口前景仍具有信心。孙韵说,全球对高铁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中国高铁拥有其独特优势,她看好中国高铁技术将能扩展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刘宏则建议,中国应注意处理好与当地国家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更注重与当地机构合作进行高铁沿线开发与分享利益,为当地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赢得当地社会的尊重和接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