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学者:不一定要签署多项协议 习特会加深沟通探索过程

字体大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义桅说,习特会并不是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两国并不需要达成或签署很多协议。这是习特两人第一次面对面会谈,是第一次试探,尝试建立一个工作关系。

“习特会”在美国圆满落幕,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并没有达成太多实质性成果。两国同意建立新的对话合作机制,并展开为期100天的贸易谈判计划,但双方并没有就解决朝鲜问题达成新的共识。

不过,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天还是称此次会晤“积极和富有成果”,两国元首加深了彼此了解,增进了相互信任,建立起良好工作关系。

受访中国学者解释,此次习特会只是非正式会谈,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相互认识、加深沟通的探索过程,不一定要签署多项协议。

习近平于当地时间星期五(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正式会晤。

专家此前预测,贸易和朝鲜问题将主导习特会的议题。不过综合媒体报道,中美双方除了同意就增加美国对华出口以及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展开百天贸易谈判计划之外,并没有其他较实质性的成果。

新华社:习近平称此次会晤具特殊重要意义

这反映出中美之间仍存在许多深刻分歧,两国元首无法在24小时会晤中达成广泛共识。

尽管如此,中国官媒昨天还是普遍将习特会形容为一次成功的会晤。

新华社强调,习特两人所建立起的良好工作关系有助发展未来中美关系。报道引述习近平说,此次会晤对中美关系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双方要不断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关系,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则发表社评说,元首会晤的具体成果“未必就会被历史记住”,但历史肯定会更关注中美处理大量分歧所形成的长期线索。

文章称,去年底世界舆论对中美关系普遍感到担忧,但如今人们的预期“重新被乐观主导”。

评论说:“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些很抢眼的分歧被无声无息消化了,或者沟通的增加在跑赢分歧的发酵,这已远远不仅是中美社会之幸。”

学者:为今后四年中美关系奠定基调

特朗普去年当选后,曾打破外交常规与台湾总统蔡英文直接通电话,事后还表示美国无须遵循一中政策,令他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一度急冻。

今年2月10日,特朗普与习近平首次通电话并表示将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后,双方才结束僵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项目联席主任孙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中美关系一度出现脱轨的危险,但此次会谈证明,两国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心平气和坐下来对话、管控分歧,这为今后四年中美关系奠定基调。他认为,这比任何有形成果来得更为重要。

此前也有分析说,中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让特朗普亲口说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呼应中国曾向上届美国政府提出、但不被接受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指出,特朗普虽然没有提到新型大国关系及其相关概念,也没有表示美国会积极考虑加入亚投行或原则上赞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在中美关系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没有出现负面结果已经算是个相当成功的会晤,对特朗普主政下的中美关系是一个好的开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义桅则向本报解释,习特会并不是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两国并不需要达成或签署很多协议。

他说:“这是习特两人第一次面对面会谈,是第一次试探,尝试建立一个工作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会晤内容还不是很多,但会晤的形式本身就已经富有意义了。”

“它体现了中美两国还是很重视与对方的关系,这有利于降低国际社会对中美爆发冲突和贸易汇率战等问题的担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