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变形记

《变形金刚》拍到第五集,作者被“炫”得分不清孰是孰非、谁正谁邪。(剧照/取自IMDb)
《变形金刚》拍到第五集,作者被“炫”得分不清孰是孰非、谁正谁邪。(剧照/取自IMDb)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以外星机器人为主角的《变形金刚》已经拍到了第五集《最终骑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微言的童年“不幸”,没经历过变形金刚动画与玩具的“洗礼”,因此对这个外星机器人神话的整体架构缺乏了解,因此前四集一部一部看下来真是一头雾水,虽然震撼于影片特效的炫目,但同时也被“炫”得分不清孰是孰非、谁正谁邪。

在《最终骑士》上映前,有个连续事件刺激微言对变形金刚庞大的世系结构产生了极大兴趣: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一而再、再而三地击败职业围棋高手,最终还让全球围棋排名第一的柯洁承认自己根本没有胜算。机器在人类最骄傲的智慧领域将人类打得体无完肤,引起机器能否完全代替甚至超越人类的大讨论。

《最终骑士》一开场就交代博派领袖柯博文(Optimus Prime)为彻底解除地球危机,返回母星寻找答案,没想到早已荒废的母星上却陷阱处处,正在酝酿毁灭地球的巨大阴谋。毫无防备的柯博文遭到其创造者的囚禁。

群龙无首的变形金刚们在地球遭到人类的围攻,幸亏Mark Wahlberg(马克瓦尔贝里)饰演的凯德伊格对他们不离不弃,担当起组织者与保护者的角色,在柯博文缺席的情况下,一边应付人类的围捕,一边对抗狂派金刚的猎杀,同时还得为拯救地球而亡命奔波。

电影瞄准中国市场

柯博文已被塑造成伟大的机械英雄,在每一集都历尽艰险,这次更是被其创造者囚禁洗脑,背叛博派金刚,成为毁灭地球的帮凶,险些被自己人斩首清除。他能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全靠大黄蜂唤起他长期并肩作战的友情,以及凯德伊格对他无怨无悔的信任与不弃,展现了机器人情深意厚的一面。如果机器人有神奇的战力、高度的智慧以及细腻的情感,那人类还有什么优势呢?

因出国公干,微言体验了一次独特的观影经历。该片在中国公映的时间是23日00:05,也就是星期四的午夜。影院外面的大街上已是夜阑人静,影院所在的商场也早就关闭。可影院大厅却是另一个世界:挤满了兴高采烈的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几乎同时有三个影厅放映此片,每场只是相差五分钟。

怪不得该片票房在北美遭受冷遇后,导演Michael Bay(迈克尔贝)一点儿也不惊慌,原来有像中国这样的庞大海外市场来支撑。《变形金刚4》全球9.24亿美元(约12.84亿新元)的票房中,中国占了34%,远远高于北美。好莱坞系列大片瞄准中国已成共识,此次虽无当红中国影星充当花瓶,但硬性植入的中国品牌广告,也在在显示了该片在中国市场的潜在影响力。

故事弄巧成拙

《最终骑士》让脍炙人口的阿瑟王(King Arthur)和圆桌武士的故事与变形金刚形成交集,实在是个大败笔。虽然阿瑟王的王者之剑、梅林(Merlin)的权杖和火龙都能与变形金刚扯上关系,但阿瑟王的故事太有名了,让观众在短短两个半小时突然改变即成印象,实在是挑战自己。

在人物表现上,Anthony Hopkins(安东尼霍金斯)的角色行为不合逻辑之处甚多;年轻女星Isabela Moner(伊莎贝拉莫娜)的角色定位不清,可有可无;机器人“长老”虽有插科打诨的功用,可惜过于生硬。比较而言,《最终骑士》可算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在人类角色上下功夫最大的一集,但仍然差强人意。马克瓦尔贝里有其独特魅力,为电影增色不少。但除他之外的角色,实在是乏善可陈。不过想一想也能理解,电影的主角毕竟是机器人嘛!

听着电影院中随情节设计时时响起的哄笑,微言不禁有些同情:这样难吃的菜还能吃得津津有味?散场时扫了一眼走廊张贴的中国电影海报,突然恍然大悟:也许相比来说,《最终骑士》已经是很好吃的菜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