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种Pay百花齐放时

字体大小:

就势论市

本地电子付款市场目前可说是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Pay纷纷冒起。

自去年5月,苹果支付在狮城登场后,接着有三星支付和安卓支付。

银行方面,星展集团推出PayLah!,华侨银行有Pay Anyone。

林林总总的付款应用让人眼花缭乱,不过,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的整合在所难免。

在这一两个月,无现金社会和电子支付是热议话题,有人力挺,也有人极力抗拒,更见不少新业者纷纷冒出抢占市场,报章和网上的报道和讨论几乎从没间断。

不过,令人纳闷的是,本地电子付款市场“老大”——星网电子付款公司(NETS)却不见动静,好像完全置身事外。

到了上星期,NETS才一连发动两轮“攻势”,先是上周六在丹戎巴葛坊小贩中心率先推出NETS QR码,让食客扫码付款,并计划在年底前将此服务推广到30座小贩中心。三天后在本周二,公司紧接着宣布将在10月推出电子钱包NETSPay。这个称为“第二代NETS”的付款系统,要把硬体银行卡升级为数码卡,使用手机或智能手表等就能付费,目标范围涵盖小贩中心、商店、餐馆、停车场、购物网站和自动贩卖机等。

NETS的高姿态出击,成为争夺本地电子付款新市场的强劲竞争者。

谈到电子付款市场,全世界的目光如今都聚焦中国,不少人都关注中国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无现金社会。其实,从付款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相对简单得多,基本上是支付宝(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双龙头的天下,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和40%左右。

反观新加坡,电子付款市场目前可说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各样的Pay纷纷冒起。

去年5月,苹果支付(Apple Pay)在狮城登场,接着有三星支付(Samsung Pay),这两种应用是手机品牌特制的自家支付系统。另外还有建立在手机系统上的安卓支付(Android Pay)。

老牌国际电子付费平台有PayPal;本地商家自行开发的付款系统有Liquid Pay、私召车服务业者Grab则推出GrabPay电子钱包。

有些则作为第三方伙伴平台,包括长诚支付(CC Pay)和FOMO Pay。

在本地银行方面,星展集团推出PayLah!、华侨银行有Pay Anyone。 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跨银行转账服务PayNow、很快就要加入市场的NETSPay,以及游戏设备制造商雷蛇(Razer)研发中的RazerPay。

此外,也有一些付款应用没有套上Pay名称,例如新电信的Dash和大华银行的Mighty等。

屈指一算,上述所列已有多达15个,是不是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主要的付款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使用手机NFC功能,透过轻触终端机付费,另一类是用手机扫描QR码付款。进一步细分,有些是与信用卡“捆绑”在一起,有些是与银行户头挂钩,也有独立的电子钱包。

NETS优势在于覆盖面广

在这林林总总的Pay中,个人比较看好NETSPay的潜力。

NETS的优势在于它的网络,在全岛已有10万个接受NETS付款的支付点,更重要的是它是国人熟悉和信赖的品牌。根据NETS网站的资料,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新加坡人使用NETS付款,去年的交易总额高达240亿元。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注重的是付款系统的便利和安全。现在几乎人人手上有一张银行卡,从NETS到NETSPay,沿用熟悉的品牌和转账方式,相对来说还算便利。至于安全性,若消费超过100元,使用NETSPay时得输入密码,有了这层密码保护,相信也会让人较为放心。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自然最关心成本。小贩选用NETS QR码收款,NETS在首三年不收取交易费,并在探讨向使用NETS QR码的商家收取较低收费。再来,NETS收费最高为交易额的0.8%,其实已经低于信用卡收取的2%至3%。

加上NETS已经拔得头筹,争取到三家本地银行和三家外资银行加入NETSPay付款网络,绝对有条件让系统普及化。

不过,即使具备了先天条件,要在电子付款争霸赛中胜出,还得克服现实中所面对的挑战——战胜人的惰性或惯性。

本地消费者较不愿改变付款方式

新加坡人大多很“死心塌地”,习惯用现金的人,不喜欢用NETS付款。习惯用NETS的人,不喜好用信用卡。习惯用信用卡的人,也不容易改而使用各种付款应用。

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即使都有智能手机在手,但开始用PayNOW或付款应用的少之又少,最主要是觉得没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付款方式,认为要学新方法或下载新应用太麻烦了。除非有很大利诱因素,如享有折扣或购物回扣,否则很多人应该会继续无动于衷。

也有一些人担心付款安全和隐私问题,这样的担忧一时还难以消除,估计短时间内也无法让这群消费者改变心意。

另外,就是先前所提到,新类型付款方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去选,还不如先观察一番。

新加坡的目标是把无现金普及率从目前的60%增至90%,付款业者看中这块市场蛋糕,各类新产品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这就带来另一个难题,不同支付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商家也不太可能接纳所有的付款方式。因此,在这方面就需要开发出一个各家都适用的平台,例如政府和业者在研发推动的“SGQR”共用QR码和统一付款终端机等。

不过,长远来看,这个行业的整合在所难免。百花料难永远齐放,市场上哪朵花最耐看、绽放得最娇艳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