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80掀新篇

刘太格:在事业上,我原本就有个稳固的基础,不是从零开始,这次自己当老板,算是我人生旅途上的新开端吧!(严宣融摄)
刘太格:在事业上,我原本就有个稳固的基础,不是从零开始,这次自己当老板,算是我人生旅途上的新开端吧!(严宣融摄)

字体大小:

人生七十古来稀,日前欢庆80岁大寿的刘太格离开服务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公司,于去年底另立门户创办新公司。比刘大师略微年长的中正中学同学傅春安,今年初把耕耘了半个世纪的公司除牌,准备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另类事业”。

刘太格追梦不怕迟

去年12月,“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离开服务了25年的雅思柏设计事务所(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另立门户创办Morrow。

Morrow这个名称是他父亲“南洋画派”先驱画家刘抗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成立的“明日画室”,公司宝号可说是两代一脉相承,而刘太格认为新公司的创立并不表示他是重出江湖“再次创业”。

他受访时说道:“在事业上,我原本就有个稳固的基础,不是从零开始。这次自己当老板,算是我人生旅途上的新开端吧!”

2013年,比刘太格年长几岁的雅思柏主席孔宪基大病一场,公司被富商林荣福的上市公司杰俐(Rowsley)以总值5亿4500万元的股票收购。

刘太格于1992年离开市区重建局,加入雅思柏,是公司资深董事,拥有一支三四十人专才团队,其中绝大部分如今也到新公司效劳。

其实,刘太格就有如团队教练,亲自指导富有实战经验的队员,有些还跟随他“征战”20多年。刘太格说,他们各有所长,是公司的宝贵资产,大家工作起来有默契。新公司得以留住这些老同事、老战友,为他的新开端增添了新能量。

今年80岁的刘太格是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也是国际城市规划大师。他早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系,随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城市规划硕士,并且在纽约的贝聿铭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期。他是先学建筑,后修规划,特别强调住宅建设要和规划紧密结合。

1969年刘太格加入建屋发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长,1989年任市区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建筑设计一直是他的梦想,但他花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时间很多。他说:“设计好一座建筑,受益的是几百人、几千人,而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让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受益。”

规划师须具备三“家”条件

在规划我国城市时,刘太格坚持四个原则:一、必须有长期规划,至少要有五六十年的前瞻;二、必须保护生态,城市的山、水、河坝是最大的自然特色;三、必须保护历史建筑,这是一个城市最强烈的区域个性,是现代建筑不可复制的;四、以人为本,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要考虑人们生活各方面的设施。因此,他把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功能和对自然、历史文化的高度尊重完美地体现出来。

他说:“我画每一条线,都要知道这条线为什么这样画,会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没有满意的答案,这条线就不画。规划师不能依赖自己的天赋,而必须依赖科学。成功的规划师必须具备‘艺术家的眼’‘科学家的脑’,以及‘人文学家的心’。”

三“家”是刘太格一直强调的三大条件。

刘太格先后主导了20多个市镇规划,以及超过50万户住宅单位的发展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打造大巴窑镇中心。在设计、规划25万至30万人规模的卫星镇组屋区方案时,他说是边工作边研究,不断吸取经验,不停解决问题。

他说:“我们一直在分析和处理居民、住户的投诉、意见和要求,检讨没发现的缺陷或疏忽之处,在规划新组屋区时全盘加以考虑,务求一个比一个做得更好,做到尽善尽美。”

在他眼中,碧山组屋区是个“精彩之作”。

刘太格多年来受邀到中国,陆续担任过四五十个大大小小城市的规划咨询,其中项目规模最大的首推山东潍坊市文化艺术中心,从空中俯瞰就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风筝。融合了国际流行元素和潍坊市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心,坐落在市政府人民广场南部,占地45万平方米。由规划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音乐厅和双塔(高137米和两条商业连廊组成),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前后花了七年时间建成。

谈到哪个项目是他最满意的杰作,刘太格深思片刻说道:“其实每个项目我都负有‘使命感’,每个项目对使用者、居民都有深远影响,我都会用心去做,做到最完美。因此项目无论大小,对我来说都是呕心沥血的baby。”

我国经典建筑应有南洋特色

自古文人相轻,刘太格发现规划师也有“相轻现象”。他笑言:“规划师多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而我向来则是踏踏实实去做,不是凭空创新的那一类。”

他也特别指出,每个著名城市的建筑群里,都应有几座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地标性建筑,例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罗马的圣彼得广场、伦敦的白金汉宫、莫斯科的红场等等。这正如合唱团里需要几位独唱能手,而新加坡的经典建筑物应具有南洋特色,政府大厦和前方的广场便具有这方面的条件。

在柔佛麻坡出生的刘太格出身艺术之家,父亲是著名画家刘抗、舅父是书法家陈人浩。年幼时,每逢父亲画画,他就在一旁看。从舅父陈人浩身上,刘太格也培养出对书法的兴趣,每天练笔“一页小楷、一页大楷”。由于自幼受父亲和舅父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审美观有着巨大影响。

在新加坡落户后,刘太格一家住在国泰戏院附近,每天上下学都要上下300个梯级。在金炎路中正中学求学,来回得步行两英里(约3.2公里),后来转到加东月眠路中正总校上课,骑脚踏车往返就是12英里。

刘太格常说:“我今日工作上的冲力,来自年轻时的体力训练。”目前,刘太格仍每天坚持练20分钟气功,争取七个小时睡眠。

傅春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ttm_1dx_220218_7334_Large.jpg
傅春安:希望借文化艺术活动,协助打造一个更优雅、更和谐和更包容的社会。(曾道明摄)

1999年,傅长春储运集团(Poh Tiong Choon Logistics Group)以每股19分的发售价上市,并以163倍超额认购创下纪录。去年底,集团主席傅春安获得大华银行和腾望资本(Tower Capital Asia)的支持,以每股1.30元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傅长春储运也在今年1月初正式除牌退市。

傅长春储运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物流集团之一,2016财年集团营收近1亿4000万元,净利计1400万元,股票市值约2亿8000万元。

年逾80岁的傅春安事业有成,理应安享半个世纪辛勤耕耘的成果,但他临老决定再做一番冲刺。由于子女承诺接棒,他就退居二线,全力协助第二代让公司再创高峰。

决定把公司除牌,傅春安主要有三个考量。他说,其一,公司股票交易量不活跃,全面收购让小股东实现他们在公司多年投资收成的机会,且收购价与当时的交易价相比也相当可观;其二,客户多为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双方已建立稳固的商业伙伴关系,私有化之后公司有更大的伸缩性调配资源和发展业务;其三,女儿和儿子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练和考验,可以顺利接班。

“相信他们接班后可以大展拳脚,而我该退居幕后,卸下总裁职位,只担任集团董事长,扮演‘较轻松’的二线角色。”

公司除牌人生重点转移 倾力经营公益文化事业

傅春安的长女傅琴芳在公司服务了32年,如今是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次子傅启良则于1992年加入公司,目前是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资讯总监;两人皆毕业自美国旧金山大学,姐姐主修财务管理,弟弟专攻电脑科技。傅老透露,姐弟各有所长,两人在工作上和性格上皆能相辅相成、紧密配合,这让他既放心又充满信心。

傅长春储运集团是由傅家老大傅新春及老二傅春火于1950年创办的,其他弟弟后来陆续加入帮忙。傅春安于1964年加入公司时,只有三辆罗厘和三几个员工。

今日,集团各类运输车队超过1000辆,仓储面积超过百万平方英尺,员工人数达1200多名。傅春安经常把这一切成就归功于国家的发展、商业伙伴的支持,以及团队不屈不挠的努力。

他说:“国家的发展是企业起飞的最大动力。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主流,傅长春储运集团因国家经济发展的奇迹,一直都深受其惠,非常感恩。”

早期的傅长春储运集团,家族经营色彩较重。后来,傅春安拟定发展新方向,花费百万元重金委托安永会计公司就集团业务、管理、股权结构,以及未来核心发展策略和重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说服四名哥哥提早退休。公司于1999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是这个家族企业迈向新高峰的分水岭。

公司在私有化后,可以减低合规成本,也不受繁琐的上市条规限制,这样一来,年逾80高龄的傅老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公益文化事业。

回馈社会 助乐龄“拥抱夕阳”

过往的日子,总是一步一脚印地扩展事业版图,不过业务再忙,傅春安对文化艺术始终不离不弃。长期以来,傅春安不但醉心文化艺术,还出钱出力。他单是出任新加坡华乐团董事会及南洋艺术学院理事会的要职,就分别长达11年和19年之久。

他一再指出,新加坡小国寡民,有能力的人应设法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事。他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文化艺术作为回馈社会的方式,而且数十年如一日,一做就是将近半个世纪。

除了今年当选新加坡音乐家协会会长,傅春安去年10月登高一呼,世界华人文化交流会(简称世华文化会)正式成立,这个非营利机构,旨在推广我国多元文化和谐、宣扬中华文化,以及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交流。执行主席一职由傅春安出任,并力邀他在中正中学超过50年的老同学刘太格博士出任国际顾问理事会主席,总裁是本地著名文化人朱添寿,文化总监是李永乐博士。

世华文化会举办“三陪进社区”活动

世华文化会成立后的第一炮活动——“拥抱夕阳,老歌欣赏会”已在1月底假乌节路文华大酒店举行,反应热烈,深获好评。接下来要举办的活动包括“三陪进社区”,即陪你喝咖啡、陪你看报纸、陪你听老歌;第一个社区活动预定本月24日在蔡厝港社区举行。

傅春安说,“夕阳无限好,正因近黄昏”,希望这一系列活动给众多乐龄人士带来欢乐和鼓励。

由于属非营利机构,世华文化会的活动经费都来自筹款。这方面傅老倒是很有心得,他曾先后为新加坡华乐团的活动基金及南艺三栋新校舍的建校基金,各筹得千万元的巨款。他期盼今后借助这些文化艺术活动,协助打造一个更优雅、更和谐和更包容的社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