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参考中国发展模式 本地商家进军电商 可以“先抄后创新”

阿里巴巴的成功模式,值得本地中小企业借鉴。(中新社)
阿里巴巴的成功模式,值得本地中小企业借鉴。(中新社)

字体大小:

新加坡电子商务落后中国至少十年,现在要赶搭这趟经济列车,专家建议用“抄”的,然后加入本地元素再创新。

本地商家都意识到电子商务(简称“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威胁,但在正面迎战时却往往捉襟见肘,面对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挑战,不知要如何下手。

在阿里巴巴商学院东盟电商高级研修班启动仪式的“中小企业的互联网之路论坛”上,多位专家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加速本地商家进军电商的过程。

SCI Ecommerce集团首席商务官冯登钊提出“先抄后创新”的概念。中国成功的电商很多都是参考美国的成功模式,再将它们转换成适合中国的模式。新加坡中小企业现在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参考这样的发展模式。

然而,这一套模式在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并不是百发百中。Infinity Global Solutions(简称IGS)董事兼数码行销策略师胡浩提出,东南亚国家在文化、经济和语言等各方面很分散,所以要本土化后再创新,不能依循单一的模式。

另一方面,中国的电商创造出一定模式后,就有望吸引到投资者。在新加坡,电商要吸引到投资者并不容易,所以在服务和产品方面应该要做得更好。

新加坡处“看不起”阶段

回顾过去十年电商在中国的发展,从“看不起”“赶不上”到“来不及”。2008年电商开始腾飞,淘宝出现许多只在电商销售的“淘品牌”。2011年之后知名品牌也开始在电商销售,起步企业要在淘宝开店已来不及了。

冯登钊说:“新加坡还处在‘看不起’的阶段,如果孩子要从事电商,父母还是会说去找一份工作吧!”

然而,东南亚市场其实潜力无限。这个市场的人口有中国的一半,多数国家的人口也很年轻,同时收入不断提高,有一些国家要到实体店面购物也不容易。更多物流业者如“菜鸟”的进驻,扩大新加坡电商的腹地,更容易打进东南亚市场。

他提出了几个供本地中小企业参考的方案。如果是一家有工厂的商家,可以先生产几款只在电商售卖的产品。在摸清线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后,商家可以再推出电商专用款,最后打造自己的电商品牌。

没有工厂的商家,则须拥有一支专业的电商团队,选择适合的品牌来代理。这个品牌必须是“小而美”,如只做吸尘器的小狗牌,从这里开始建立知名度。

另一方面,新加坡过去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体,但电商世界的“中间商”现在已无法生存。冯登钊表示,现在东南亚很多电商的经营模式还处在从中国进货,然后转卖赚差价的阶段。很多中国工厂或品牌已经自己进军电商,减少中间商的抽成。

胡浩也说,很多人都到中国进货,要从中脱颖而出,新加坡电商必须认清和善用本身的竞争价值,首先就是擦亮品牌。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接下来就是商家本身做事的态度,要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如在顾客询问时回应的速度和态度。此外,正直的形象也很重要。他强调:“说到杀价,新加坡肯定比不上其他国家。现在的顾客不一定要买便宜货,专业程度也很重要。”

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则建议,人性的需求要掌握得好,这也是中国电商的成功之道。

为了协助本地零售业者进军电子商务,新加坡零售管理学院和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合作,在新加坡开办首个海外电商高级研修课程。这项为新加坡零售业者量身订制的电子商务总裁课程,包括新加坡一天课程和中国五天实地考察之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