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渊沧:《新明》歌台直播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近日,在面簿上看到《新明日报》中元歌台的直播。定居香港多年,的确很久没有看过中元歌台了。中元歌台也许也是新加坡的特产,香港也有人庆祝盂兰胜节。但是没有歌台,而是酬神戏,也就是粤剧。实际上,粤剧在香港也已经式微,全香港只剩下一间专演粤剧的剧院,香港盂兰胜节的粤剧,观众也不多,只剩下老一辈的人在捧场。新加坡则早在数十年前就转型,由地方戏剧改成歌台,也因此成了新加坡的地方特色。

盂兰胜节是宗教节日,不过,相信前往看歌台的人是不分宗教信仰的。台上的歌星唱歌过程也没有什么宗教味道,的的确确成为大众娱乐节目。在《新明日报》的面簿直播中,我看到台上表演的人很落力,台下观众也很热情,歌星一面唱歌,台下则不断有歌迷送红包给歌星,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热闹得很。

歌台是免费娱乐,主办者是出钱出力的搞,因此只能靠宗教力量推动一些人出钱出力。还好,盂兰胜节整段时期长达一个月,全新加坡各处都有歌台。也许,明年《新明日报》应该在其面簿上列出全新加坡各处的中元歌主办的日期与地点,方便民众。当传统的纸上传媒有了面簿之后,可以提供的讯息应该更多,特别是文娱艺术活动的时间、地点这方面的讯息,除了面簿之外,也应该有App,为民众提供讯息的同时应该也可以收到一些广告费,一举二得,何乐不为?

新加坡的中元歌台已经成为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因此,新加坡旅游局也应该为中元歌台多做宣传,也许能吸引其他国家的人前来参观。今日的世界交通方便、旅游方便。同一个地方可以一游再游,不少人春天前往日本看樱花、夏天看薰衣草、秋天看红叶、冬天看雪。因此,新加坡也有条件吸引外地游客在中元节其间来参观新加坡的街头歌台。

街头歌台不一定要等到中元节才出现,如果有商家愿意赞助、如果文娱团体愿意参加、如果民众联络所愿意组织,街头歌台可以多元化,也不一定只限于演唱流行歌曲,香港交响乐团在商家赞助之下也曾经在露天的街头免费演奏,一向被视为曲高和寡的交响乐也吸引了2万名观众前往欣赏,因此,我也曾经在面簿上看到新加坡的湘灵音乐社在植物园主办南音演奏,反应也很好,除了植物园之外,南音也可以考虑走向街头,走向街头可以吸引更多人对南音发生兴趣。千百年前,民间音乐之所以能保留至今日,就是因为千百年来的民间音乐都是在街头表演,而不是只在音乐厅表演,走向街头并不是自贬身份,而是走入群众,普及化,是的,新加坡的中元歌台可以推广成新加坡街头音乐会,多元化的表演。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