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企业家和生意人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大约10年前到瑞典自游行时,开着车从哥德堡南下,倒回斯德哥尔摩途中,特地转到当地的宜家(Ikea)。对我这样在学生时代就听说“宜家”,长大后习惯“宜家”概念的人来说,来到瑞典自然要到它的发源地看看。

对于那些重视品牌的商品,我们消费的同时,也去追溯商家创业的历史,了解老板经营的理念与态度,是一件有趣的事,像宜家就是如此。因为宜家创办人坎普拉德年初的逝世,同事最近在文字中介绍了他的童年﹑创业和典型产品,读起来宜家就有了不同的厚度。而坎普拉德在1976年底写下《一个家具商的誓约》,看似让自己的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文化,无形中却也深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让消费者从纯粹因为喜欢产品或觉得产品好用,进入到支持品牌的理念。

既要赚钱又要提供低价产品

《一个家具商的誓约》概括了坎普拉德的宜家概念:他要突破精致设计和创意概念只为满足少数有钱人的现象,让家具产品为资源有限的人所用——宜家的产品和让消费者购物的方式其实是一种“民主化”的过程。

他说:“生活方式是个强而有力的字眼,但我毫不犹豫地用它。为多数人创造更好的日常生活,包括了摆脱现状和传统,成为更自由的人。为了我们自身的好处,也为了启迪他人,我们争取让我们的声名与这样的概念等同。不过,我们也必须记住,自由包含了责任,这意味着我们也得做到相当的自我要求。”

他在誓约中这样告诉员工:工作不是纯粹的生计,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热忱,那你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就白白浪费了。在谈到宜家精神时,他说,精神必须得到培养,并且与时并进。“发展并不总是等同于进步。作为领袖及责任的承担者,怎么做进步的发展,都是在于你自己。”

《誓约》写得很清楚,宜家要的不是政府的津贴,因为津贴的来源最终也是税收。坎普拉德要的是通过自身良善的管理和经营取得盈利。既要赚钱,又要提供价格低廉的产品看起来似有矛盾,但他认为也正是这样,催逼他们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开发新颖而重品质的产品。

更希望看到启迪他人的企业家

社会上要赚钱的人很多,他们意图简单,就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买卖来取利。这些充其量就是生意人。而19世纪出现﹑源自法语的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则是有意愿也有能力把新的想法成功变成一种发明和创造的人。

我们的身边生意人多,生意经念不完。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套套理念,着眼盈利时,也能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对社会和其他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启迪他人”的企业家。

结果,那趟瑞典宜家之行,我和父母当然没办法扛家具回来,逛了一圈,我们最后在它的小食品部买了几包松木色﹑包装朴实的薯片,味道很淡,父亲特别喜欢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