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正视挑战 勇于创新

字体大小:

上两期陆续浅论中国共产党四个月前所召开的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与其国际回响,包括我始终认为中国过去几年处在所谓经济上成长放缓的“新常态”也还是利多于弊的,因为它促成了中国经济从量迈向质的稳健成长。

此外十九大的工作报告也务实地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与困难,如发展的品质与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准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还有,中国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医疗、居住等民生课题也有待改善等。

虽然这些难题与挑战一直冲击着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起码从海外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观察到首先中国当局有正视这些问题,而且也无时无刻不停地寻找解决方案。如中国近年来推出的精准扶贫模式,就成功地让几近五个百分比的人口得以脱离贫穷线,这是值得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除此之外,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也在这几年里取得重大的成果。中国当下通过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等所生产的新或再生能源领先世界。而在国际层次,即便美国宣布退出倡导减排碳气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仍然坚定不移的推动自身与全球的减排碳气议程。因为中国务实地理解到,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成长而不惜牺牲环境生态,是一种不充分的发展模式,长远来说是持续不下去的,反而会不利于民生的质量,更不能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必须把优质的环境治理早日抓好、把关。

而从我们海外的角度来看,中国也的确必须处理好它即便是优质的发展的平衡问题。中国区域之间的发展鸿沟,还有国民收入的悬殊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中长期严峻社会经济挑战。我们热切欢迎中国别出心裁地把一些省份或自治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区域“挂钩”,如广西就面向东南亚,让个别两地之间的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往来得以进一步加强,无形中也就提升了两地相辅相成的发展幅度。

纵观世界,拉近发展与收入的差距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重在大胆尝试各种创新的方案。在这方面,特别是东南亚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其实也面对与中国大方承认的相似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难题。我们愿意与中国一起探讨各种应对方案,特别是双方得以通力合作、互惠互利的方案。

(作者为一名学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