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家乡 家乡

字体大小:

家乡的风

山东青岛我家乡

爹和娘的生长地

我问爹啊我问娘

是否化成家乡的风

请你轻抚我的发梢

让我重温你们的爱

我问天空我问云

可否化我为枝上鸟

随着那风儿游老家

2007年9月 山东

父亲最后的愿望是回山东老家青岛走一趟,我安排了几次,最终还是去不成。

去年欣闻有个山东文化旅游团,我报了名参加,第一站就是青岛。到了青岛,我们下巴士走到海港边。我扶着栏杆,迎着风。这是我家乡的风啊!那风轻轻的吹拂着我的脸、我的发、我的衣衫,仿佛父母化成了家乡的风包裹着他们深爱的女儿。我闭着双眼倾听那风的话语,感受那风的抚慰。

青岛发展得很快,市区里的高楼大厦和百货公司,就像其他大城市一样。他们说的也都是标准国语,和我想象中大街小巷大人小孩都说着山东土话的情景完全两样。

走回巴士的路上,经过一家小杂货店,门前一张矮木桌,几位老人家围坐在桌旁小凳上喝着茶闲聊着。这情景就像我小时候,邻居叔叔伯伯们闲话家常的样子。忽闻有个老人说了句很土的话,这正是小时候父亲闲聊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禁不住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在山东那几天参观了许多城市和名胜,但始终没有看到我想象的山东,有点失望。到济南的最后一个下午,我和几位朋友到旧城去逛,有一条窄巷子里,水泥墙上刻着毛笔写的诗词,因为岁月的洗礼,变得斑斑驳驳很有味道。巷里一户户人家紧挨着,巷中有一家小院落,院子里有一口古旧的抽水井,抽水井连着一条木棍,用两只手一上一下地压,就可抽出水来(我小学三年级住在台北县三重市的小巷子里,进门的小院里也有这么一口抽水井),抽水井旁靠墙处是煤球炉,炉旁叠起一个个中间透着许多圆洞的圆形小煤球。在我刚有记忆时,家里也用煤球和黑炭烧饭。

隔着纱窗的门往里看,一百多尺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单人床,床上铺着粉红大花旧床单和枕头套,床边有两张藤椅和一张木制书桌。屋里有一位像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个妇人正说着话,我们要求进去看看。老太太坐在床沿上,我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起山东话:“大娘!您好!我也是山东人,我从香港来,我是林青霞。”老大娘以为我骗她,直说:“林青霞她很老、很胖,你怎么会是她?”经我一再的解释,老太太拄着拐杖到书桌上找老花眼镜,我把脸凑上去让她看仔细,她像鉴定珠宝一样,“矮又垒!枕滴使令晴下。”(怪怪,真的是林青霞。)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想起小时候,每次外婆见到我,总是握着我的手,亲切的望着我说同样的话:“矮又垒!晴下垒勒。”(怪怪,青霞来了。)

天色渐暗,告别老太太,回到酒店和团友们聚餐。突然想起,没给老太太留下什么,万一她一兴奋告诉左邻右舍,说林青霞到过她家,人家不把她当做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才怪!于是请秘书送去一张签名照和买礼物的钱,没想到她怎么也不肯开门,说是她打电话给儿子,儿子说我们是骗子。好不容易才说服她开了门。等解释清楚后,两人推托了半天,最后照片是收下了,信封里的钱却怎么都不肯拿。

这就是我们山东人的特质,纯朴、直率,不贪小便宜。

2008年10月21日

如今看当年:巷子里老太太的家和院落,跟我记忆里儿时的家真的很像,老太太的山东口音跟我外婆一模一样。进入那个古巷,就仿佛回到许久许久年以前。

(七八十年代台湾影坛巨星林青霞,近年笔耕不辍。她的第一本书《窗里窗外》在2011年出版,里头收集了她的戏、亲情、朋友、趣事、缘分及对生命的感悟。逢每个星期天出版的早报周刊取得她的同意,转载文章。林青霞也针对每一篇文章重新审视当年的机遇而在文末附加“如今看当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