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语世界自由穿梭 访新加坡印度妇女协会会长苏坎雅

苏坎雅希望融合各方资源,加上她对中文的认识,跟更多本地团体与组织接轨,更积极参与人民协会的活动。
苏坎雅希望融合各方资源,加上她对中文的认识,跟更多本地团体与组织接轨,更积极参与人民协会的活动。

字体大小:

印度妇女协会会长苏坎雅,积极帮助居住在本地和外籍的专业印度人士融入社区。她更凭借流利的中文,与更多本地团体与组织接轨,为协会筹办各种活动,一些活动也惠及本地其他福利团体与组织。不久前,新加坡印度妇女协会获颁第一届国民融合理事会奖“特别奖”。

来自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苏坎雅(Sukanya Pushkarna,55岁),当初放弃学习日语而选修中文系,现说得一口流利华语可说是无心插柳。

当年,她在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原本要学日语,却碰上日语系缺老师,朋友叫她干脆加入更有挑战性的中文系,骨子里有股挑战自我猛劲的苏坎雅毅然投入中国泱泱大国的浩瀚历史里。

她说:“第一天上课,发现老师讲普通话非常悦耳动听,学着学着,越学兴致越高,反而是其他印度男学生无法面对压力而退出了,只剩下我一个女学生,对三个大学老师,你说,华文能学不好吗?”因对华文与中华文化兴趣浓厚,1980年代她到上海复旦大学专攻中国历史两年,谈古论今,自由翱翔在中印交汇的天空里。

苏坎雅认为,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要理解一个国家,懂其语言和文化十分实用。上海留学期间她被当地电视台相中,成为“外国人讲华语比赛”主持人。

中英文化氛围适合一家

六年前,长期住在美国的苏坎雅跟来自印度旁遮普(Punjab)的丈夫选择落脚新加坡,因为这是一个较“中立”的国家,一对儿女可以经常跟出差到亚洲地区的父亲见面,这里的中英文化氛围更适合他们一家。

她说:“我28岁跟先生到美国,住了近22年。我先生经营自己的公司,经常到亚洲公干,最常到马尼拉,也包括印度和新加坡等地,每次一逗留就是三四个星期。当时小儿子每次都问,怎么老是见不着父亲?我想,从美国来亚洲探望丈夫舟车劳顿,太疲累了,不如改个生活方式。”

后来,她问儿子是否有兴趣来新加坡求学,对方马上答应,因为在这里更方便也有更多时间能看到父亲。另外一个原因是能有机会学更高级的华文,这个心愿让喜欢中华文化的苏坎雅更没有推托的理由。

初来乍到,苏坎雅对新加坡充满兴奋与期待。一次,公寓楼上邻居邀请酷爱歌唱的她到对方家里一起唱歌,也开启了她在新加坡另一段丰富的人生之旅。邻居向她介绍新加坡印度妇女协会(Indian Women's Association,简称IWA),在协会里认识很多印度妇女,多数是专业人士,更了解她们在新加坡的生活面貌。

当时,协会会员不少,活跃会员却屈指可数,能积极参与协会筹办活动者更如凤毛麟角。一次,喜欢摄影的她为协会一项活动帮忙掠影,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加入委员会并成为积极一员,也奠定长袖善舞的她日后成为协会会长的基石。

帮印度专业人士融入本地

2014年,苏坎雅担任新加坡印度妇女协会会长,积极帮助居住在本地和外籍的专业印度人士融入本地社区,尤其是刚来到这片土地的印度人,让他们感觉有家的温暖。她投入时间与精力,为协会筹办各种活动让会员融入本地多元社会,一些活动也惠及本地其他福利团体与组织。

协会现有250人属于活跃会员,多数是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本地的印度人士。协会设立了许多俱乐部,如音乐、摄影、写作、阅读、健身、企业家和麻将俱乐部等,协会委员32个,做起事更得心应手,一呼百应。她说:“我经常鼓励不同俱乐部的负责人去做富有挑战和有意义的活动,我全力支持。”从这里可看出苏坎雅做事的魄力,这跟她的直率个性有关。

身为会长,她希望能融合各方资源,加上她对中文的认识,也能帮助她跟更多本地团体与组织接轨,更积极参与人民协会的活动,让本地人对IWA有更深入的了解。她希望IWA能为本地政府或大使馆贡献更多力量。

苏坎雅的儿子现年21岁,六年前来新就读美国国际学校,华语比母亲更溜。目前在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读大学,5月毕业,志向为外交官。26岁的女儿也在美国工作。苏坎雅和丈夫住在新加坡,她有更多时间为IWA做事。她说:“我已经习惯孩子经常不在身边的日子,因为我从18岁开始便到处跑动。”她在美国时,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

获国民融合理事会特别奖

去年11月30日,新加坡印度妇女协会获颁第一届国民融合理事会(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奖之特别奖(Special Award),肯定协会和苏坎雅积极为社会融合,以及维持和谐与凝聚力的努力。

国民融合理事会共颁发10项杰出社会融合基金项目奖和七项特别奖,以表扬民间、私人机构和公共部门推广和促进融合项目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