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见年轻笔墨 本地书画会如何吸引新血?

←啸涛篆刻书画会年轻会员尤东暐医生现场挥毫,其他会员打气鼓舞。左二为中学老师潘汉耀、左三为美术老师程儒颖。(龙国雄摄影)
←啸涛篆刻书画会年轻会员尤东暐医生现场挥毫,其他会员打气鼓舞。左二为中学老师潘汉耀、左三为美术老师程儒颖。(龙国雄摄影)

字体大小:

新加坡艺术总会旗下有39个团体,新加坡美术总会旗下也有31个团体。这些团体不少面对青黄不接,甚至出现断层的现象。

本地书画会如何吸引新血?艺术家又有何看法?

啸涛篆刻书画会(简称“啸涛”)每个月在月眠艺术中心举办两次书画篆刻雅集,上星期三(3月28日)晚上,20几名会员前后带来作品贴堂,年长会员指点,交流切磋。会员喝茶,现场挥毫作画,其他会员鼓掌打气,气氛活络。

啸涛会长郑木彰(45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参加雅集的不一定是会员,有兴趣就可参加。成为会员需有人推荐或呈交作品,再经私下审核,不是每个学员都被接受。品格比作品重要,为人处事是否实在,对待艺术是否真诚,才是最重要的。”

理事会主干是年轻会员

我国有几十个历史悠久的美术团体或书画、篆刻协会,一般面对会员老化,青黄不接,不够活跃的现象。啸涛虽是成立48年的老画会,但予外界形象是年轻人多,展览活跃,作品水平高。啸涛有会员96人,年龄介于20几岁到70岁,40岁以下有十来名。年轻会员是理事会主干,负起宣传、研究、财经、总务、中英文秘书等任务,在书画会中难得一见,老会员提供创作与教学心得,加上准会员的出席,啸涛的雅集展览场面活络。

画家郑木彰1995年自南洋美专毕业后,在啸涛创会人陈建坡介绍下入会,一路得到老师们的扶携,在忙碌工作之外,仍然维持创作的状态,受益良多。这就是啸涛创会的初衷。1971年由陈建坡、李福茂、曾纪策、林万菁等好友发起创办,只有12名会员,大部分是美专学生,旨在维系爱好书画篆刻的同道中人,有个互相切磋的平台,维持生计之余,不会与书画创作脱节,荒废武功。啸涛在创会首展纪念刊里提到要办展,也要长期磨炼,切磋和摸索,既要考虑时代精神,也要体现地方色彩。

郑木彰指出,2000年以后,啸涛老师如许梦丰、曾纪策、赖瑞龙、李福茂、吴秋来等开始介绍各自水平不错的学生入会,包括专业、退休人士,会员队伍扩大一倍。

郑木彰说:“画会需要新会员但不会刻意去找。在新加坡,要吸引对书画篆刻感兴趣的人很难,但我们以为没有,突然间认识到,其实是有的,于是吸引他们过来聚在一起。一年只要吸引几个有价值的成员就很开心。如果真没有,也没办法,担心也没用。年轻会员忙于工作与家庭,无法投入太多时间给画会,30几岁过后就能帮忙做事。”

画会经常通过社交媒体推广活动,通过活动感染他人,亲近画会。啸涛的两个WhatsApp群组(书画与篆刻)各有70人,天天有人分享作品互相给赞或转发名家作品交流。郑木彰说:“如果大家空手来雅集,兴致自然低,好在啸涛成员都拿出作品,看到别人拿出好作品,自己也想要做出成绩。画会不分彼此,真诚地分享经验。”

英国吉隆坡展出作品

啸涛创办至今没永久会所,以租借形式办雅集展览,但不影响人气。会员最初在陈建坡住家睡房兼画室开会,喝茶聊天,观摩作品,后改在古楼画室;十多年前在“竹炉”茶馆主办,现在租月眠艺术中心办雅集、讲座等,地点适中,空间较大。

画会也重视记录,曾录制创会45周年、曾纪策从艺50年展览视频,一年出版一期会刊记载书画心得,常年主办会员作品展,并出版画册。最近啸涛六名年轻会员到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展出书画印作品,作品被收藏。郑木彰希望画会以后有机会到中国、日本等展出,目前挑战在于本地展厅不够用。

加入啸涛四年,负责宣传的中学老师潘汉耀(30岁)曾跟张有铄、陈世集(已故)、林家雄和曾纪策学书画,经介绍入会。他说:“画会很活跃,会员常聚一起谈论、评论,给意见。自己作书画会有盲点,资深会员可以指点。会员各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大开眼界。许梦丰老师的书法讲座印象最深刻。”

2010年从马来西亚来新工作的尤东暐医生(38岁)的上司跟许梦丰学画,转荐入会,因为“一个人写字作画会懒,加入画会会有推动力。画会气氛正面,没有勾心斗角,会员中有年长者、中生代、年轻人,老师成就高,不吝于指点。”

画会最年轻会员是美术老师程儒颖(27岁),却已有13年入会资历,负责财政。10岁开始学画的她,经曾纪策引荐入会,在画会学到很多,去年第一次到吉隆坡展出篆刻作品,非常兴奋。吉隆坡展览由负责研究组的会员张财(48岁)引荐,他在1993年入会,虽住在柔佛古来创作兼教学,常长途跋涉过长堤来画会雅集,也在书法中心教书法。画会对他影响很大,让他脱离以前老师风格影子,而且画会的凝聚力很好。

啸涛副会长胡财和(57岁)在家免费教授书画篆刻,为年轻学员付出不少时间与精力,看到“现在画会气氛投入热络,激励起作用,略见成效。年轻人接得上来,接得很好。画会很不容易维持,会员的兴趣也难以维持,对啸涛这几年的发展,感到安慰。在新加坡社会,这样的兴趣,一个人的创作是寂寞的,欣赏者很少。”

zb_0204_arts2_Medium.jpg
新加坡水彩画会去年主办青少年水彩比赛。(受访者提供)

比赛吸引新血

以前书画会团体成员一般从事书画教学或创作,今天书画已演变成业余兴趣爱好,加入的新会员有其他专业,不一定靠它吃饭,没有当全职画家的生存危机。新加坡水彩画会会长谢江水(72岁)指出,马来画会抱怨年轻人不要入会,一些画会入会严格,学员年龄偏大都是问题,但最根本的大问题是,除了名画家,本地人很难靠艺术吃饭,加上学校没长期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少人对作画感兴趣。

1969年由陈宗瑞、吴承惠、林清河、凌运凰等12人成立的水彩画会颇为活跃,目前会员有157人,年龄从20几岁到80几岁,30岁以下仅几人。任会长10年的谢江水说,会员性质分两种,一种是须经过评选的会员,可以参加展览,另一种是准会员(约40几个),可以参加活动但非展览。每年大概可以选到12位新会员。

水彩比起其他画种,较受大众欢迎。谢江水认为,吸引新血最有效的管道是举办比赛;十多年前,画会开始于每年9月主办全国小学生和青少年水彩比赛,使后来画会会员增加一倍。这些比赛不仅将水彩推广到学校,也让家长参与开幕礼,参赛者有证书领,推广对水彩画的认知。去年有几所学校与画会合作,在新加坡河写生。

水彩画会定期写生,每星期至少四团,每团十多人。不少水彩画会也是素描组织“新加坡城市写生人”(Urban Sketchers Singapore)成员,后者年轻成员不少,到世界各地写生。每年水彩画会出国写生最少一次。去年和中国潮汕水彩画院、广州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办新中水彩画联展,在两地展出,本地开幕礼吸引400人出席。

zb_0204_arts1_Medium.jpg
海星中学与新加坡水彩画会合办写生活动。(受访者提供)

书法班种下“种子”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1968年由中正中学总校学生陈声桂等七人创办,今年庆祝50周年。该会参与创作展览的会员120个,年轻会员约四五十名,准会员有500个。

书协会长陈声桂(70岁)指出,比起始于1983年,书协首创的全国挥春比赛,1985年首开青少年书法班才是种下未来会员的重要“种子”。每年到书协会所上书法班的学员有2400名,三成是年轻人。每年书协办17个少儿班,初院以上属于成人班,常办青少年书法展。

陈声桂说:“书法中心地点不错,交通方便,书法班收费便宜,学员只需带一支毛笔就来上课,非常方便,就会持续。班上久了就有感情,书法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问题是:学校相对的不太重视美术,学生只要读好书就好。”

20180402_lifestyle_Medium.jpg
新加坡书法协会的少儿班学员是培养未来会员的“种子”。(受访者提供)

“你们能够offer什么?”

也是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的陈声桂指出,旗下39个团体大多不活跃,除了没新血,缺乏宣传,更因为社团组织活动属于“最后一代”。他说,目前国人日子忙碌,为生活担忧,无暇培养美术兴趣,搞社团要出钱出力很辛苦。一般书画会会员会费收不多,赞助有限,会所没着落或不敢有会所,缺乏活动与展览空间等等,阻碍书画会的发展。

1993年由新加坡艺术协会、中华美术研究会、新加坡水彩画会和现代画会联合成立的新加坡美术总会,目前旗下有31个团体。美术总会会长梁振康受访时不否认一些书画会出现断层,比如老画家年纪大,不再贡献,而且面对功利心重的年轻一代入会前会质问:“你们能够offer(提供)什么?”以前的画会是同仁组织,现在会员会看画会搞什么活动,会员够不够多,才愿意加入。画会有时还扮演画廊角色,帮忙会员展览推画。

美术总会每个星期有两个写生队伍(包括裸体画),以维持会员兴趣。旗下新加坡艺术协会、妙华书画研究社、狮城书法篆刻会、墨澜社等都有活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