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审美的养成与风格的形成 ——“早报悦读@NLB”第九场

字体大小:

上星期五(4月6日)晚上的“早报悦读@NLB”,请来本地两位著名绘本作家及《联合早报》专栏作者阿果与虎威,在国家图书馆底层1楼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审美观之养成,绘本风格之形成,现场吸引了数百名观众到场聆听,场面极为热闹。

“早报悦读@NLB”由《联合早报》与国家图书馆联办,上周的活动已进入第九场。讲座由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胡文雁主持。

审美养成的过程

阿果在讲座中以自己的经验,畅谈审美养成的过程。在他看来,小时候接受了什么,长大后自然而然会表现出什么,这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

阿果的绘画天赋在6岁开始显现,6岁时才有意识地懂得什么是画画,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深受来自中国的大白兔奶糖影响,“大白兔”的商标是一只跳跃状的白兔,这个形象在大白兔奶糖铁盒上非常鲜明,跳跃的大白兔形象也在阿果的童年时代深入脑海,使他开始懂得通过模仿画动物。

6岁时阿果画了三条金鱼,结果被幼儿园老师贴上布告栏,并深受一位黄姓大哥的赞赏,还收藏了起来。小时候他随哥哥姐姐读当时流行的漫画书例如《老夫子》《十三点》《李小龙》等,但这些漫画书对他影响不大,反倒是著名童话书《小马过河》的插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六七岁时看卡通片,阿果又受到小木偶、小蜜蜂、小青蛙等卡通片的影响,并且还模仿这些卡通形象画画。阿果认为,自己绘画风格之形成与他成长的年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那个年代流行的天空蓝,永远在他心中,摆脱不了。

阿果也引述日本作家柳田邦男的话说,人的一生该“三读绘本”。意指年幼时的“一读”,为人父母时的“伴读”,外加老年时的“三读”。

在阿果看来,绘本开启孩童的审美观,每个绘本作家都认真作画,因为他们的作品很可能是小朋友读的第一本书、第一幅画,对小朋友的影响很大。

潜移默化下形成风格

无独有偶,虎威也是6岁时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具有绘画天分,老师不但鼓励他多画,还为他办“画展”,父亲还让他向画家沈雁学画。小学二年级,他已有作文在《星洲日报》儿童版发表。可身为建筑师的他,直到60岁才完成童年时的美梦,第一次开起画展。

虎威在讲座中分享他画《外公的小房间》与《三轮车跑得快》两部作品的经验,也谈到他绘本中的“谦谦熊”。那是他心目中的宠物,小时候经常与谦谦熊一起听妈妈说起外公的小房间,开始画绘本后,他也一心一意将谦谦熊画进自己的作品。

谈到自己绘本风格的形成,虎威深受其偶像例如丰子恺的影响,丰子恺的画自然不造作,处处充满童心,对他具有启发作用。他喜欢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尤其是埃尔热以中国为背景的《蓝莲花》,画面细节之逼真令人赞叹。日本浮世绘画家哥川广重的作品也令他受益,历来读过的作品一直在脑海中,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