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阅读和解读

字体大小:

晚餐时间

能自由地阅读,是很快乐的事。

但选择读什么、如何读,显然更重要,虽然那并不容易。我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凭感觉边读边选,也边学解读。

首先,为什么要阅读?毕业后我读得更多,但不再是为了考文凭、娱乐消遣,更是因为“深感不足”。

因为词穷,要为文字进补。因为经历有限,要开拓视野。因为鼠目寸光,要了解周遭世界的动态。简单说,要养文笔、长见识。但我也自我提醒,尽信书不如无书,绝不能让阅读喧宾夺主,取代对生活的观察、聆听和思考。

我一直很感恩能当记者,从事一份可以全时间阅读、对话和写作的工作。因为我除了爱读,也爱聆听、爱发问、爱写作。新闻工作,几乎完全满足了以上爱好。

踏入社会后,曾从事研究和社工,工余另外花好多时间读报、读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如今好了,终于能天天读报、找人对话、接收各方资讯,并锻炼解读和书写报道。

能天天享受文字魅力,细读中英文报道和评论,吸取多元风格的纸媒或网上好文,让我感到很幸福。

但我深知,这份特权和自由,不容怠慢和辜负,我必须走在人群中踏实思考,认真阅读并严谨解读,让人借着我的笔,更客观了解周遭动态;通过深情冷眼的报道,让读者自行判断并获得启发。

受父亲影响爱上阅读

在小三那年,我受父亲影响而爱上阅读。当时一起追报章每天连载的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记得每篇还附上古装插图,引人进入优美诗词、侠义情怀、儿女情长、天文地理、野史轶事的世界。

中学毕业前,把金庸14部作品读了三四遍后,我开始疑惑,思考为何小说人物都不食人间烟火,不必上班或上课,生活重心不是习武就是恋爱?

高中后期我勤上图书馆,读文学作品、时事杂志,希望更了解外在世界,反思生活处境。但我依然不满足,因为往往有读没懂、不明白背后观念,或不愿意照单全收作者的解读,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渴望独立求知,深入了解各种思潮、掌握思考方法,于是到大学修读中西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诠释学、现象学、沟通行动理论等方法学,以便好好解读书本和生活、所有资讯和广义的“文本”。

回到最基本问题,没时间阅读,怎么办?我克服的方式是这样: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游戏、定时上图书馆,并充分利用上下班搭地铁时间,读书、读报、用手机在线阅读。

岛国图书馆办得很好,中港台新书和经典作品、英文名著、各类杂志和工具书,都很齐全。若不充分利用,太可惜。

坦白说,拨时间阅读,是奢侈的。但能读到一本本的“好料”,也总会让人体会到自由的美好,探索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在有限个人经历中,通过多阅读、多聆听、多对话、多解读,人生必将更丰富精彩。

我想到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的比喻:这世界好比魔术师从帽子拉出来的小白兔,我们有如寄居在毛皮的微生虫。有人爱窝在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有人爬上兔毛顶端,要把这世界和魔术师看个清楚。通过阅读和解读,不单关怀生命和个人处境,也关怀塑造生命的环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