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援时代或将结束 培育本土球员创辉煌

字体大小:

大特写

曾经,我国乒坛通过外来人才计划,引入一个个来自中国的乒乓球员,这些高水平球员的出色表现,为我国带来一面又一面的奖牌,创造无数让国人在电视机前打气的团结瞬间。

然而,随着大环境改变,乒乓队不再引入外援。但过去大力倚重外援,已让乒坛出现青黄不接的后遗症。

随着男队主将高宁计划明年退役,男乒队将率先迎来“全本地球员”新阵容,年轻本地球员能否好好接棒,未来继续创造辉煌,成了大家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未知数。

依赖外援球员的时代即将落幕,《联合晚报》趁男乒队面临过渡期的当儿,与高宁作访谈,从他过去13年为国家队流下的汗水,窥探男乒队的未来。

记者也走访刚完成国民服役,成为全职球员的庞学杰,看他如何从外援前辈身上吸收成长养分,同时请教乒总会长李玉云和国家队前教练谢崇文,探讨男乒队如何再起步,迈向未来。

培育年轻球员很重要,我希望他们可以打到超越我们,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高宁

一心把球打好——高宁谈狮城打拼13年

2004年,一名22岁的年轻小伙子,从中国独自来到陌生的新加坡岛国打拼。

“刚来的时候会感到寂寞,因为家人都在中国,还好比赛训练很忙碌,没时间想这一些。”

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就是我国乒坛“男一号”高宁(34岁)。

他2006年获得我国公民权,2007年夺得亚洲杯男单冠军,2008年世界排名达到职业生涯最高的第九位。他还拥有四枚东运会男单金牌,曾在2008年获颁新加坡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奖。

他受访时以“忙碌加平淡”五个字,简单概括过去13年在本地的生活。他形容,所有日子几乎都在为比赛训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把球打好!

加入新加坡国家队的13个年头,高宁代表我国出征大小比赛,战绩累累。

但最令人瞩目的比赛,应该还是在2012年的亚洲锦标赛,他与男双搭档杨子经历多轮苦战后,拿下我国从1954以来的第一枚亚锦赛金牌,让全城情绪沸扬。

上月,高宁荣膺乒总颁发最高荣誉的模范球员奖,乒总内部对高宁的评价很高,认为除了球技,他的个性和认真态度,也给团队带来正面影响。

高宁成就一览

  • 2007年夺得亚洲杯男单冠军
  • 2008年世界排名达到职业生涯最高的第九位(目前是第55名),同年获颁新加坡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奖
  • 拥有四枚东运会男单金牌
  • 2012年的亚洲锦标赛,与男双杨子搭档摘下我国从1954以来的第一枚亚锦赛金牌

庞学杰:高宁是我的好榜样

今年24岁的男乒队员庞学杰和高宁亦师亦友。他形容,高宁就像队里的大哥,向来乐于助人,带给他很多启发。

庞学杰说:“他是我很好的榜样,不管练球还是生活习惯。他也是队里最有纪律的球员,很少训练迟到和请假,只要在球场上就特别认真,他也不会迟起床、不吃早餐就来练习,生活很有规律。”

2007年,庞学杰第一次和高宁同队出征亚洲锦标赛,当时对手是韩国,看着对方都是世界排前10名的顶级高手,让他这初生之犊也难免心生怯意。

他说,当时正是高宁给了他信心。

“那时是背水一战,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高宁跟我说,他有信心可以打赢,面对排名比自己高的对手他也不怕,结果他真的打赢了排名更高的强手。他启发我打球要有自信,排名只是一个号码而已,到了球场上,球是圆的。”

但如今两人以球员身份一同出赛的机会可能不多了,因为乒总去年底宣布,高宁将在明年亚运会后退役转当教练,所以高宁的乒乓生涯正处于过渡期,当球员也兼任助理教练,学习培养新人。

目前,高宁是男队唯一的“外援”,当他退役后男队就全是本地球员,很多还是年约17岁的年轻球员,所以目前除了高宁在过渡,本地男乒队也在面对传承的过渡期。

新加坡乒总会长李玉云说:“目前国家队是来到新老交替的时期,对年轻球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乒总将全力栽培更多有潜能与优秀的青少年进入到国家集训队,从中挑选出愿意投入全职的球员代表国家,使队伍尽快成长起来。”

过去我国采取引入外援球员的策略,确实让男队的整体实力快速提高,在国际比赛囊括的奖牌数量增加,如今依靠外援球员的时代即将结束,这群年轻的本地小将能否带领男队创出新的未来?

国家队前教练谢崇文说:“凡事都有一个开始,目前男队的小将只有16或17岁,而且清一色都是本地球员,需要时间栽培,请给乒总五年时间吧,到时他们大约21或22岁,正处于巅峰期。第一步,可先放眼称霸东南亚!”

盼被年轻球员超越

原本不爱吃辣的高宁,来新加坡后变得爱吃辣,尤其爱吃海南鸡饭。

高宁回想刚来新加坡时,最不适应的其实是酷热多雨的天气,还有食物的口味也很不一样。

他说:“新加坡的食物口味比较清淡,而且甜的东西蛮多的。”

不过,生活了这么多年后,高宁可说完全融入了本地社会,每天乘搭公共交通去练球不说,连食物也已习惯了。

高宁:“本地最出名的是鸡饭嘛,我来的时候第一次吃就觉得好吃,别的好像印度煎饼和虾面都不错,我不怎么挑食的。”

面对未来,高宁很务实地回答,还是要专心练球准备比赛,同时也学习当教练教导小朋友。

他说:“培育年轻球员很重要,我希望他们可以打到超越我们,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

本地球员:外援球员让团队获益良多

记者问,如何看待外援球员和本地球员?庞学杰简单一句“我们没有分彼此的啦”,直接了当表达,往往太介意的都是外界眼光,代表国家出征争取荣耀的球员,根本没管那么多。

来自乒乓世家的庞学杰,5岁开始学习乒乓,一路从青少年队打到15岁进入国家队,曾被称为新加坡最年轻的乒乓球员。

这位从小在乒总长大的孩子,是最深刻感受外援球员影响的人,因为他的同伴、战友和老师,都不乏外援球员。

庞学杰说:“大家都是队友,不管是外来球员还是本地球员,都是抱着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想要为国家争光,都想要进步。”

他坦言,外援球员的加入其实让新加坡的乒乓队获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帮助提高国家队水平。

他说:“这些外来球员的加入,提高我们训练的水平,因为他们的实力和排名比我们高一级,我们有机会跟他们练习和切磋,从而提高水准,也可以看到我们之间的差距。”

庞学杰表示,从没担心外来球员会抢走本地球员机会的问题,“其实机会我们有很多,是看自己有没有把握好,这要看球员本身的能力和态度。”

他说,不管从哪里来,其实大家在一起久了,都已成了好朋友,他私底下也会和高宁一起去看电影和唱卡拉Ok,还大赞高宁母亲做的饺子很好吃。

创佳绩需时间 先放眼东南亚

本地乒坛换新血,如何再现辉煌?李玉云呼吁大家“多一点耐性”,谢崇文则要求“五年时间”。

新加坡乒总会长李玉云指出,继去年奥运后国家队老将大部分相继退役。从去年底开始,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三名主将离开国家队,分别是“一姐”冯天薇,以及男队的李虎和杨子。

她说:“任何一支队伍要始终保持巅峰状态是极其不容易的,目前团队进入更新转换期,如何再创佳绩需要时间,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谢崇文也呼吁各界,给男队至少五年时间,不可能马上就要看到成绩。

他说:“既然接下来的计划是要从男队开始搞本地球员的阵容,那我们就先放眼东南亚,也不一定强求必须排在世界前几名、要求本地球员必须像外援一样必须拿下亚洲前几名,这不太实际,因为本地球员又要读书啊什么的,情况不一样。”

不可忽略外来人才贡献

引入外援的年代虽然告一段落,但谢崇文说:“不可因此否认外来人才计划带来的贡献。”

国家乒乓队前教练谢崇文受访时说,就算接下来没再引入外援,也不代表外来人才计划是以失败告终。

他说:“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早期我国人口没那么多时,可以很快就帮球员申请永久居民或成为公民。现在人口这么多了,要拿永久居民权都很难,如果五年内都拿不到,那他们要怎么代表我国出赛呢?这一方面政府政策已经改变了嘛。”

他强调,就算接下来无法再依赖外来人才,也不可因此抹杀他们带来的贡献。

他说:“我们也拿过奥运奖牌,也拿过世界冠军,算是有成绩了啦,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够左右的。现在我们的女队也还有一些外援,她们都离乡背井做出牺牲,付出很多,我们也希望她们继续为国家队贡献,要平等地看待她们。”

乒总会长李玉云也表示,乒总始终持开放和谨慎的态度对待外来人才。

“引进外来人才的本意,就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带动这项运动。随着这些年国家对高水平体育的投入,以及体育学校成立那么多年培养的年轻球员越来越多,队伍在保持原有球员的基础上补充新血,是必然的。”

等待‘球桌变小’

到兵总进行采访时,看到一群五岁到九岁的小朋友在角落练习,其中一个因为不够高,每次挥拍都必须垫脚的模样,特别可爱,也让我感动。

记得每次看奥运比赛时,总觉得弓着身子的乒乓选手,是用大大的身子,守护着小小的球桌。但眼前这群小朋友,却是用小小的身子,努力覆盖大大的球桌。

一问之下得知,这也是乒总培育计划的一部分。当小朋友训练到9岁时,便会选拔进入青少年队,慢慢培养成才。

所以,这些小朋友都是乒总为了本地乒坛的未来,而持续灌溉的宝贵幼苗。

灌溉和栽培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虽无法承诺未来幼苗长得多壮,却能让你怀抱希望。

这群小朋友就让我看到希望。我想,只要他们继续努力,等到有一天,他们身子变大了、球桌变小了,那便是我国乒坛“换新血”的大功告成之日了。

国人期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心态不难理解,但在大家指指点点、批评乒总和球员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请别抹杀球员的努力,和这颗专注灌溉之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