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告别之必要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晚餐时间

上周一晚上8时,双溪路“结霜桥”跳蚤市场打烊前的最后一夜。

晕黄街灯下,拥挤巷弄间,摊贩行人执法人员、怀旧的老人家好奇的年轻人鱼贯穿梭。是时候收档了。

喧闹的舞狮走了。蔡琴低沉悠扬的《最后一夜》也播完了。连透背的热汗也干了。

手推车泛黄的行李箱缓缓经过,在年方半百的岛国一角,人们纷拥而来,告别80年的老市场。同行男女举起相机和手机,把自己和知己拍进历史一页,在道别的时空留下灿然的微笑。

但再断然决然的离别,只要活着,就算人事已非,依然还有重逢和重生的机会。

就像结霜桥,原定上周六以“双溪市场”名义在停车场重新出发的计划破局后,昨晚却在三巴旺地铁站的“夜市人生”重现“跳蚤精神”。

告别为潇洒往前走

相对保守内敛的华人,往往将珍重道别,看作“婆婆妈妈”。

于是许多人崇尚徐志摩诗句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尽量保持冷静淡然,避免落入“自古多情伤离别”的光景。

但我认为,好好告别,正是为了潇洒往前走。

我不认为这样是“太感性”,宁愿提醒自己,要敏锐把握每个当下。

好好生活,需要理性的冷静规划,意志的贯彻始终,也需要合宜地表达情和义。

因为认定好多人事物不会重来,因此不把彼此的同在看为理所当然,不想在失去机会后,才遗憾当时没说该说的、做该做的。

因为认真活在当下,因此勇敢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适时表达不舍和感谢。

无论握别饯别、欢送惜别,只要用心告别,都是真诚面对自我和他人,并且珍惜当下,活过爱过后 ,无悔无憾面对未来。

告别有时需要“仪式”,让人适当地表达情感。这也包括写封信后烧掉,以示告别某个人事物。

把握告别的仪式

经历一些生离死别后,我开始重视“告别的仪式”。形式可以因时因事制宜,告别的内容才是重点。

大学毕业前,身为留学生的我,知道今后再见不容易,便毛遂自荐当毕业晚会负责人,找酒店宴会厅,参与策划节目,也带了吉他上台,邀全场同学老师合唱《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最爱的一切》。

前阵子有个可爱的小女孩猝逝,我陪着最疼她的大人们,见证火化、领骨灰和安置的过程。

那是最心痛的告别,但正是在泪光中的告别,我们真切祈祷、祝福,也感恩有机会好好爱过,在她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些日子送别好同事或实习生,我们的告别仪式,包括唱K、聚餐、烤肉、写留言簿,还有人做菜、做点心回报。

在欢笑歌声中,我们拍下合照留念,在人最齐时,将欢聚时光定格珍藏。

无论远走高飞,还是换部门偶尔相见,离别就是离别了,那就好好说再见吧。

说再见后,不必频频回首,且把对方留在心底,带着美好而无悔的过去,勇敢往前飞。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