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义工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提供)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提供)

字体大小:

王春华当上考古义工已有10年,她认为参与考古工作是深入认识国家的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式,并希望能在过程中,发现新加坡更多不为人知或被遗忘的过去。

从事金融业的王春华平日外表光鲜亮丽,一般人很难想象她其实是个热爱考古的白领丽人。

王春华求学时期较喜欢地理,工作后一次无意中找到本地一名考古学家的个人网站,便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报名成为考古义工,一做就是10年。

这些年来,王春华几乎随传随到,参与了大大小小约10次考古研究项目,与专业考古学家一同深入本地不同角落考古。她不久前参与了乌敏岛二战炮台遗迹的勘察工作,在布满虫蚁的森林中协助研究人员清理历史现场。

令她最难忘的是三年前在皇后坊(Empress Place)进行的大型考古工作,那时她刚好辞去工作,花了整整四个月投入在勘探场地。

皇后坊的考古挖掘工作也是本地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挖出了3.5公吨的文物,包括700多年前的龙泉青瓷、元朝小佛像和青花瓷等。

她说:“参与考古工作是深入认识国家的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式。新加坡虽小,但我相信我国的历史肯定比1819年还久远,我希望从自己的参与中,发现更多不为人知或被遗忘的过去。”

不愿透露年龄的王春华也说,要成为考古义工虽无需专业知识,但对体力和耐力要求很高。

“这类工作一般需要长时间挖掘,参与者不能怕脏,因为在研究现场需要日晒雨淋,还得在泥泞中寻找、清理和记录文物,没有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应该做不来,这么多年能坚持付出的义工人数也不多。”

本地的考古研究项目,主要由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负责。有兴趣成为考古义工的公众,可电邮admin@iseas.edu.sg了解详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