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商场逛创意市集——汇集独立品牌与原创商品

去年4月举行的Artbox集装箱市集是本地迄今最大型的创意市集,六天迎来66万多名访客。(图片皆由Invade Industry提供)
去年4月举行的Artbox集装箱市集是本地迄今最大型的创意市集,六天迎来66万多名访客。(图片皆由Invade Industry提供)

字体大小:

周末想逛街购物或消磨时光,未必要到购物商场。本地的创意市集,近年悄然崛起,汇集新兴设计品牌与创作,成为许多国人度过周末的新场所。

周末购物,以往想到的或许就是购物商场,但汇集本地新兴设计品牌与创作的创意市集,近年悄然崛起,成为许多国人消磨周末时光的场所。这些默默耕耘多年的创意市集,越来越多元精彩,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举行,在仍处于低迷的本地零售业,构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以本地独立品牌为主

有别于本地传统的夜市(Pasar Malam)和贩卖二手货的跳蚤市场,创意市集的商家大多是本地独立品牌,以出售原创、设计感强的高品质商品为主,商品包括服饰、首饰、生活用品、家具和食品。除了最常选用的室内购物商场或展览厅场地,创意市集也趋于走向户外,包括设在高人流量的闹区地点如乌节路和滨海湾,及著名地标如首都戏院前和已关闭的丹戎巴葛火车站。每每在这些景点主办,必定人潮汹涌。

目前在本地出现的创意市集,包括最早在2006年登场的Market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简称MAAD);汇集区域与本地独立设计师与手创者的Public Garden;在本地与外国人中,享有盛誉的精品市集Boutique Fairs;推广本地艺术文化的The Local People;去年从曼谷引进本地的集装箱创意市集Artbox和刚于上个月首次举办的霓虹灯街头市集Flashbang。

除了各自办活动,创意市集主办商也常与本地大型活动如“照亮滨海湾”(iLight Marina Bay)和新加坡设计周的主办商合作。

创意市集另类选择

zb_style_2_Small.jpg
Invade Industry创办人张添豪。

承办Artbox和Flashbang创意市集的Invade Industry创办人张添豪(33岁)认为:“本地零售业在过去五年来面临重重困难,业者和上涨的生产与营运费对抗,在店面提供的零售体验和商品种类做出妥协。越来越多消费者因此寻找另类的生活与购物体验,创意市集正好提供这方面机会。”

从举办For Flea Sake跳蚤市场(现改名为Fleawhere)起家,至今还成立创意市集品牌与创意事业工作室的张添豪,深刻体会国人对另类购物体验的需求正提升。他在2010年成立公司时从零做起,如今发展成有四万名合作商家,年收入近300万元的公司。公司至今承办的最大型创意市集,是去年4月引进的Artbox。这个设在滨海湾金沙旁草地的创意市集,聚集超过300个本地和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邻国的摊主,六天活动共迎来66万4000名访客。当时因为反应太踊跃,造成许多公众抱怨场地太拥挤。张添豪说,今年第二季度重返的Artbox,将吸取去年经验,占据更大面积,让访客有更多逛街空间。

上个月设在乌节路313@Somerset购物商场旁停车场的Flashbang霓虹灯街头市集,是Invade Industry公司赋权于创意零售的自创品牌,主办的22天,共吸引40万名访客。张添豪说,公司已接获邀约,将Flashbang品牌带到美国、香港和文莱。

创意市集越办越多,市场是否已饱和?张添豪认为:“我们相信竞争能验证这种生意模式,我们也能继续拓展,相互学习。只要主办商们继续区分,探讨各种主办概念,还会有发展和探索的空间。”

创意市集将更多

由红点设计博物馆创立的MAAD创意市集属这个领域的拓荒者,首个活动在2006年7月举办,当时参与的本地品牌不到20家。作为创意品牌测试市场和交流的平台,MAAD已成为本地创意群体聚集的常驻活动,于2016年12月办过最大的市集,就有150个本地创意工作者参与。迄今,MAAD已与超过1500名本地艺术家、手创者、设计师等创意工作者合作。

MAAD创意市集策划人佘岳洲(32岁)打趣说,有朝一日如果MAAD办不下去,就代表本地独立品牌已百花齐放,不需要辅助。当此景出现,代表MAAD已达到其创办目的。

展望眼前发展,他认为:“本地创意市集在持续扩展,预计将出现得更频密,也带来更多惊喜。国人的创意意向在增强,包括小众零售商、精品店、本地独立品牌等相关领域,它们将在下来几年持续受关注。MAAD这类市集将持续由这股增长中的创业力量推动。”

与设计师直接沟通

zb_style_1_Medium.jpg
精品创意市集Boutique Fairs创办人凯恩。(档案照)

自1989年从丹麦移居本地的陶瓷艺术家凯恩(Charlotte Cain, 57岁),在2000年于福康宁中心创办第一场精品创意市集Boutique Fairs,参与的商家从当年的16家增至现在的250家,如今在F1维修站大楼展出的时间也从两天增至三天。它一年仅举办两次,参与商家全由凯恩亲自邀请或赞助,不接受公开招商,90%是本地品牌。其策展品质及参展商出售的优质商品质量,在本地人和本地外国人社群建立良好口碑。

解析创意市集受欢迎的原因,凯恩说:“我相信购物者正寻求不同的体验,也倾向于接触新品牌。与设计师直接沟通的机会已越显重要。分享设计背后的故事,能让顾客有不同程度的共鸣,创造更个人化的经验。”

本地商场连锁店太多

只要有空就会逛创意市集的大学生张孝琳(24岁)认为,本地商场多数是连锁店,来来去去非常相似,没有独特有趣的餐饮选择与手工艺品。

她说:“创意市集是适合与朋友一起逛的好地方,有许多新奇小玩意儿,食物选择独特且不会太贵。这些市集的布景展示和装饰经常也很特别。”

年轻人探索市场潜力

创意市集参与门槛低,吸引的人流量高,成为许多设计师和年轻企业家探索市场潜力的重要平台。

记者与三家本地独立品牌背后的创办人接触,了解他们与创意市集的渊源。

①The Girl's Kaksh

zb_style_5_Medium.jpg
女装品牌The Girl's Kaksh创办人徐月明。(林国明摄)

设计奇特造型旗袍的本地女装品牌The Girl's Kaksh创办人徐月明(36岁)清楚记得,10年前在MAAD创意市集上售出第一件作品,令她当下惊叹:“原来真的有人喜欢我在做的事,还原意付钱买下我的作品!”

创业初期,她大约每个月会参加一个创意市集,周末两天租金一般不到100元。除了每月举行一次的MAAD,她也参加过购物商场主办的市集活动。

她说:“这些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我的品牌,也可以直接欣赏我手工制作的服装。市集得到的反应,也给我最初的自信,让我相信自己投身这行业是可行的。”

随着生意步入轨道,徐月明近来已不再定期参加创意市集。无论是熟客或通过口耳相传、社交媒体或网站认识并联系上她的顾客,如今会到她在三年前开设的独立工作室与她见面。

虽有越来越多刚起步的本地手创者借助创意市集拓展生意,她观察到其中的失败与放弃率也挺高。“我们是一群享受着创造过程的人,很多时候这是达不到商业产量的。”

②13rushes

zb_style_4_Small.jpg
化妆刷品牌13rushes创办人郑宇惠(左)和表妹陈欣扬。
(龙国雄摄)

自创化妆刷品牌13rushes的郑宇惠(26岁),五年前创业以来,除了通过网站做生意,也参加过好几个创意市集。

她说:“这样的活动可以提供触摸和试用产品的机会,吸引新顾客。可以和顾客直接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摆摊也可让我以廉价清销有缺陷的产品。”

郑宇惠分享,市集一天的销量,一般等于在网络收到的订单,即参加市集就能让生意翻倍。虽说参加大型市集费用每天一两百元,但与租实体店相比,还算负担得起。重点是,这样的营运模式给她带来很多自由。

她说,表妹和妈妈有空就来帮她看摊子,她们都喜欢市集热闹且富有朝气的氛围,也在这过程中联系感情。

③Susy + Bae

zb_style_3_Medium.jpg
内衣品牌Susy + Bae创办人林怡慧。(龙国雄摄)

因为自己爱买漂亮的内衣,也爱逛创意市集,林怡慧(29岁)去年7月放弃市场营销工作,投身开创手工制作的女性内衣品牌Susy+Bae时,很自然的将创意市集作为开拓生意的方式,每个月都会参加。

也在社交媒体登广告,她却认为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更能够吸引新客户。与顾客的交流,让她了解市场需求,让她未来设计更受欢迎的内衣款。

她说:“只要缴几百元,就能在市集摆摊。我不用聘请员工,一个人就能经营。很多人认为创业很难,但这样的运作模式似乎是可行的。”

哪里逛创意市集?

MAAD
  • 1月13日和20日;2月3日、10日和24日
  • 下午3时至晚上10时
  • 红点设计博物馆前(11 Marina Boulevard)

Light To Night Festival 2018: Colour Sensations

  • 1月19日、20日、26日和27日
  • 傍晚5时至晚上11时
  •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
35MM Art Market
  • 1月28日
  • 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 新加坡美术馆
Boutique Fairs Singapore
  • 3月16日至18日
  • 早上9时至晚上8时(16);早上10时至傍晚6时(17日与8日)
  • F1维修站大楼(1 Republic Boulevard)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