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立”时代

安德明自己租房子住,闲暇时,他会坐在客厅里弹吉他和写诗。
安德明自己租房子住,闲暇时,他会坐在客厅里弹吉他和写诗。

字体大小:

《海峡时报》月初报道,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共居”(co-living),特别是在生活费偏高的城市,如纽约和新加坡。无论是和其他人分租共居,或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和父母分开住有利有弊。对于独立生活,国籍、背景各异的年轻人有何看法?新加坡、日本、台湾和葡萄牙的青年受访分享经历。

  • 陈淑芬

  • 新加坡人
  • 年龄:35岁
  • 职业:高级业务经理

两年前开始一个人生活,因父母住西部,办公室在东部,所以搬到市区附近的一房式公寓(租金1900元)。过去搭乘公交上班需要一小时通勤时间,现在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抵达。

20180425.fk_.a_Small.jpg
陈淑芬的卧房。(受访者提供照片)

@我从来没有一个人生活,也从没有过自己的卧房,所以很享受拥有自己空间的感觉。搬出来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了,共处时光更珍贵,感情更好了。现在相聚时会互相了解彼此近况,不会把焦点放在任何负面的东西上。

不过,一个人生活开销更大,除了照旧给父母家用,还要多花膳食费和水电费(每月约100元)。过去,妈妈会帮我准备三餐、洗衣和烫衣,这些事务现在都要自己做,回家后也不像从前一样有热腾腾的晚餐,我真的想念妈妈的饭菜。现在如果病倒,也不会有人嘘寒问暖或照顾自己。

此外,现在家里没人帮忙接收包裹,上网购物如果没法安排夜间送货,就必须把包裹寄到办公室,或特别请假留在家里等包裹。

  • 笹江栄香(Sasae Haruka)

  • 日本人
  • 年龄:23岁
  • 职业:机场地勤人员
  • 在日本京都出生并成长,大学时期在捷克当过一年交换生,初尝独居生活;大学毕业后因工作需要移居东京,独立生活至今约一年。

20180425.fk_.b_Small.jpg
笹江栄香一年前从京都搬到东京,开始一个人生活。(受访者提供照片)

@公司规定,住所和东京羽田机场的距离不能超过40公里,公交通勤时间要在90分钟以内,所以必须搬出来自己住。

比较日本和捷克的独立生活,体验非常不同。在捷克当交换生时,很多事情都必须依赖当地朋友,所以相对来说更困难。

一个人生活让我更独立,我也比从前更擅长安排时间,因为没人会帮我做家务,哈哈!独立生活其实相当惬意,因为想做什么都可以,我的厨艺也进步了。不过,疲累或天气变冷时,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这是一个让我思考家人有多重要的好机会,搬出来住后,我比从前更爱家人。

一个人生活是自立的一种证明,如果没有尝试过,就不可能成长或进步。在日本,我们会以“parasite single”(寄生虫单身族)形容年龄在30岁前后,为了享受较悠闲的生活,而选择继续和父母居住的单身族。女生绝对不会想嫁给从没一个人生活的男生。

*日本青年一般18岁高中毕业后,如果到其他县市升学或工作,大多会搬出去自己住,或和其他人分租share house。

  • 安德明(André Pinto)

  • 葡萄牙人
  • 年龄:24岁
  • 职业:研究生
  • 来自葡萄牙里斯本,赴日念大学,本科是亚洲研究,并对日语及日本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目前住在日本新潟市,修读文化人类学硕士课程,平均一年半回葡萄牙一次。平常最爱弹吉他、写诗、阅读及旅游。

20180425.fk_.d_Small.jpg
安德明在日本新潟大学修读研究生。(受访者提供照片)

@在葡萄牙的大城市,年轻人独居是很普遍的现象。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约22、23岁就会开始离家生活。因为城市租金偏高,加上刚开始工作薪水不高,很多年轻人会跟室友一起住,四个朋友合租房子的例子也不少。

我认为年轻人选择独居的原因很多,有者为寻求个人空间和被肯定,也有人想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逃离家庭的压抑环境等。因工作或学习等理由离开家的年轻人也不少,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和家人的关系融洽,他们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我同时也很崇尚自由的生活。

19年那年,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到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住在宿舍里。

23岁时我再度回到日本,这次是到新潟大学念研究生,现在自己在外头租房子住。我认为年轻人在外独居最大的好处是自由,除了可享有时间灵活性,还能随时邀请朋友上门玩。

独居帮助我成长,我必须自己料理家务、支付账单、管理时间等。任何事都有两面,孤独是独居的缺点,尤其遇到困难时,独居可能较易诱发抑郁症,生病时也没人照顾。因此,选择独居应积极社交,扩大朋友群,并和邻居保持友好关系。在外独居两年,特别难忘的是我奶奶突然逝世。父母打电话通知我奶奶离世的消息,但我却无法回去出席奶奶的葬礼,也很惭愧当时没能回去安慰我爸和爷爷。

在我看来,独居是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鸟儿也都需要有一段时间离开鸟巢才能学会独自飞翔!独居会让人变得独立,也更能体会父母一路走来的不易。

目前,我一个人过得很好,时间的妥善规划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在修读研究生的同时,也兼职做翻译和英语教师。平常也做家务和去健身房运动,闲暇时会弹吉他或写诗等,想家时也会与家人透过视频聊天。

我建议向往独居又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不妨试试在外生活。独居生活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并且使我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 赖凯俐

  • 台湾宜兰人
  • 年龄:35岁
  • 职业:独立出版人
  • 18岁到台北念大学,毕业工作至今。对新马华文文学特别感兴趣,前年成立松鼠文化,在台湾出版马华文学作品,她也担任季风带文化执行,积极从新马进口文学书籍到台湾。

20180425.fk_.e_Small.jpg
赖凯俐上大学后,就搬到台北定居。(受访者提供照片)

@台湾人一般18岁上大学,求学是离家去外县市闯荡最恰当的理由。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最大好处是自由,生活作息、购物、参与活动较不须要报备,可以依自己的想法进行,也是对自己负责。

关注社会议题,我开始参与街头运动,若与父母同住可能没办法这么自由,随时号召都可以上街支援。2014年太阳花学运刚开始的那晚,媒体还未大幅报道,父母可能想不到我站在第一排,面对警棍、警盾。强烈不安的同时又期望要达成诉求。

台湾子女奉养父母的压力因家庭而异,许多年轻人薪水不到台币三万元(约1340新元),但父母仍会以“帮你储蓄”“培养你对家庭的责任感”等理由要求孝亲费。台湾年轻人生活开销愈来愈沉重,也有许多父母体谅子女打拼不易,不主动要求孝亲费。随社会高龄化、少子化,台湾人压力来自于对父母的老年照护,请看护、筹措看护费用等,都是会让人喘不过气的议题。

宜兰很靠近台北,搭客运大概一小时,但我不常回家。我最怀念18岁前常吃的小店,还有书店。以前一个小区大概会有一家书店,书种不多兼卖文具,但在书店里阅读、买到一本书,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台北消费有点高,可能是地段精华店租太高,吃一客中价位的西餐往往是一般时薪的四到五倍。我往往会放弃这类高消费,久而久之会觉得自己往低端人口走去,难免感叹一个小小的城市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贫富差距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