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知多少?

字体大小:

瞭望台

对统治者而言,军人是双刃剑。军人肩负保卫国家的责任,

但手握势力也让当权者忌惮。古今中外的历史,政变和兵变层出不穷,

即使是在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也普遍存在军人叛变现象。

兵变事件都具重要意义,值得后世借鉴、警惕。

两周前的土耳其兵变以失败告终,但余波未了,总统埃尔多安因祸得福,趁机大举搜捕异己,还振振有词形容这场兵变是“真主送的大礼”、天赐良机给了他肃清军队的好理由。

政变流产后被捕的军人成千上万,军队高层更在星期四一次过罢免149名海陆空军将领,几乎占土军将领总数的一半。另外1500名中低级军官也被除役。埃尔多安向军队开刀、斩草除根的决心由此可见。假以时日或能成为大权在握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军人干政是国家政治出现重大危机的产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有其实用性。土耳其这次政变可说是军方作为世俗势力的代表所作的反抗,他们不满现政府引导国家偏离世俗化而走向伊斯兰化,这是土耳其军方多次政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也不排除当权者侵犯到军人既得利益等钱权因素。

成也军人 败也军人

对统治者而言,军人从来都是双刃剑,既可成事亦可败事。现代民主国家如此,古代帝制中国也如此。

军人保家卫国,统治者不能缺少它,但军人也是王朝最致命的威胁。当政者往往采用各种防范机制,尽可能限制军人干政。西方现代制度是文官治军,军人政治上中立,不过问政事,而古代中国的制度是提倡文治,以文制武,尽量把武人的地位边缘化。

然而,军人叛变还是防不胜防,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国家,兵变始终是当权者最大的忌惮。

在外国历史上,政变兵变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沙皇帝俄,或因外来干涉、或因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只要哪里存在专制政体,就会给野心家们制造叛变机会。尤其是古罗马,不少皇帝包括凯撒大帝就是死于兵变或亲信手下。

同样地,在中国古代社会,政变兵变迭起,史不绝书,代代皆有。为了皇位,上演过不知多少次子弑父、臣弑君、兄弟阋墙、喋血宫门的悲剧。

皇帝出巡,京城出现权力真空或驻外军阀谋反,甚至当年一同打天下的部将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都可能成为兵变或虚或实的理由和借口。

想当年,刘邦和韩信共同打天下时何等亲密,但到了一个是君一个是臣的时候,两者的关系从信任成了猜忌,从战友变为仇敌。

两人携手打败项羽,创立大汉王朝。然而就在韩信被封楚王,春风得意衣锦还乡之时,却因为功高震主,被诬告谋反,开始受刘邦打压。但韩信领兵多年,在军中很有威望,也有心腹,若杀韩信恐会引起兵变。

在第三世界实属家常

于是刘邦和陈平以南巡为名探访韩信,出其不意将他秘密逮捕。刘邦没杀韩信,但韩信因早前立太子的事得罪了刘邦妻子吕后,结果遭吕后所杀。

韩信之死是一场冤狱,是一出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类似的事例很多,例如康熙除鳌拜,朱元璋除徐达等。

有人怀疑埃尔多安自编自导兵变找借口铲除军中异己,也不无道理。

军人叛变和军人统治是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皆然。

亚洲方面,韩国、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都闹过兵变。

印象深刻的有: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人政变,18年总统任期铁腕治国,却也创造了韩国经济奇迹。朴正熙1979年遭情报首长刺杀,韩国出现了短暂的汉城之春,但好景不长,另一军事强人全斗焕在他死后两个月发动政变,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引发了光州示威,军队强力镇压,民众死伤惨重。

1962年尼温将军发动政变,种下了军人长期主导缅甸国家政治的种子。即使是今天,宪法仍赋予军方超然的政治地位。

1971年,柬埔寨国王西哈诺到巴黎医病,却被他一手提拔的龙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

1999年,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趁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访问斯里兰卡时革除其职位,并拒绝让其座机降陆,眼看飞机就要油尽坠毁,穆沙拉夫指挥军队发动政变,逮捕了谢里夫并将他驱逐出境。

菲律宾自1980年代以来便兵变频仍,1986年防长恩里莱和副参谋长拉莫斯领导兵变,逼马可斯总统流亡国外,另拥立科拉桑为总统,但科拉桑和继后的阿罗约任内也多次发生兵变。

非洲兵变至今仍不断上演,印象最深刻的首数1971年,乌干达陆军司令阿敏趁奥伯特总统在我国出席共和联邦峰会时发动政变,出任总统,他在位八年,国内被杀人数估计达50万人。

拉美军人独裁则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最著名的有1973年智利陆军司令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并开展长时间的恐怖统治。

中国古代的战乱和兵变,大多由于皇帝没能握住枪杆子。

毛泽东则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由党指挥枪的原则。

这个原则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基本制度,政委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身为国务院总理,领导着国防部,但他没有军职,调不动军队,这也是中国特色。据报道,温家宝在国际媒体面前,气得直跳脚和摔电话,最后得劳动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马摆平,但那时候军权实际上仍握在卸任国家主席、前军委主席江泽民手里。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正是后来恶名远播的郭伯雄和徐才厚。

政变兵变 典故来源

说回中国古代政变兵变,早年念华校,世界史包括中国史是用华文授课,因此对秦朝的“沙丘之变”、隋唐的“玄武门之变”“马嵬之变”、后周宋初的“陈桥兵变”等记忆犹深,并从中认识不少典故。

沙丘之变: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沙丘,宦官赵高与宰相李斯合谋篡改了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是为秦二世。从此,秦王朝进入了昏君与奸臣联手祸害朝廷的时代,导致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灭亡。赵高横行无忌,留下了“指鹿为马”的典故。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长安城北玄武门搞兵变,杀兄逼父立自己为太子,手段毒辣,可他即位后文治天下,国泰民安,开创了著名的盛唐“贞观之治”。

马嵬之变:唐玄宗(唐明皇)宠妃杨玉环堂兄杨国忠弄权,后因安史之乱,君臣逃离长安,途经马嵬时,发生了兵变,哗变的士兵杀死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那是要玄宗选择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玄宗无奈只好下令高力士绞死杨玉环。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典故的由来,因杨玉环体态较胖,后人以成语“环肥燕瘦”附会,也有以“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杨玉环等四大美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金庸小说武侠中夹杂历史,风靡校园,有同学考试时一时糊涂,把杨国忠遭乱箭射死误写成被乱针射死,历史老师还以此为鉴,警惕大家莫沉迷于武侠小说。

陈桥兵变:后周时代,北方突传契丹军来犯,赵匡胤率大军北上御敌,来到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安营扎寨。隔天,赵匡胤之弟等部将把早已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在守将里应外合之下,迫使七岁小皇帝恭帝让位,建立了宋朝。陈桥兵变整个过程,赵匡胤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史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温柔的改朝换代。

赵匡胤黄袍加身仰仗的是兵变,掌权后难免担心别的将领如法炮制,一旦兵权在握也来夺位,于是策划了“杯酒释兵权”这出好戏。

他也采取许多措施削弱将领们对军队的控制,其中之一是将全国军队分为多种,主要为禁军与厢军。

史书说禁军由军队中精壮者组成,注重训练,最为精锐,人数众多,主要驻扎在京城,到宋仁宗时多达八十余万,因而有《水浒传》“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说。

而驻扎在外地的厢军都是选禁军时淘汰的,素质、训练和战斗力都不如禁军,所以外地将领若想谋反,都不可能是朝廷精锐部队的对手。但这一来,也就削弱了边防,造成宋朝边境一直吃紧,对契丹和西夏用兵屡遭挫败,加上后来出了不少昏君,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以上多是正史。野史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更是记述了多起兵变事件。司马懿兵变夺取曹魏江山的“高平陵之变”写得最有声有色。话说魏帝曹芳在位,两个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明争暗斗,曹爽占据上风。直到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扫魏明帝坟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也随行,京城瞬间出现权力真空,司马懿乘机发动兵变,占领兵营武器库等要害,并拉拢遭曹爽排斥的各派系一起兵变,最后借机杀了曹爽兄弟,掌控曹魏大权,建立晋朝。

这些历史事件,都具有重要代表意义,足资后人借鉴比较,可惜自从改用英文教学后,本地学生读中国史隔层纱倍感生疏难有共鸣,更别说读四大名著甚至金庸小说,他们对成语典故知之甚少,恐怕连“黄袍加身”都不知何解。

正是:兵变政变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