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统纳丹逝世

国人对纳丹的追思

超过2万名公众到国会大厦向前总统纳丹致以最后的敬意。( 邝启聪摄)
超过2万名公众到国会大厦向前总统纳丹致以最后的敬意。( 邝启聪摄)

字体大小:

已故前总统纳丹灵柩今天安放在国会大厦,超过2万名国人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联合早报》记者走访了几位排队进场吊唁的公众,听他们对这位前总统的追思。

林才昆(75岁,退休人士)

八年来透过全国肾脏基金会旗下洗肾中心洗肾的肾衰竭患者林才昆(75岁,退休人士)虽只在电视见过纳丹,但认为纳丹向来热心公益,是名值得敬佩的好总统。

他说:“纳丹是名慈祥的领导人,我常看到他在电视,安慰病人,给予他们希望。另外当年他为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也令我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

肾衰竭患者林才昆感激纳丹总统对全国肾脏基金会的鼎力支持,让他和其他肾脏病人患者能从中获益。(邱振毅摄)

纳丹曾在2011年为全国肾脏基金会(NKF)的一场筹款晚宴,挥毫题写“仁爱”,并将墨宝,连同私人毛笔和砚台一同捐出供义卖,当年为机构筹得11万元善款。

全国肾脏基金会昨天派出约100名病人与职员,向已故纳丹总统致敬。

基金会也通过文告,对前总统纳丹的过世表示哀悼。它说:“全国肾脏基金会感激纳丹对社区服务的卓越贡献,及对本会肾脏病人的关怀与仁爱。他给予弱势群体的大力支持,将启发我们为社会有需要者付出更多。”

首名到场排队为纳丹致哀的撒塔南特

今早首位到国会大厦排队,为前总统纳丹致哀的撒塔南特。(何家俊摄)

首名到场排队为纳丹致哀的撒塔南特(Sathanantham.S,服务工程师,48岁)昨早7时30分前便抵达现场。他从手机出示一张纳丹在2009年12月为儿子罗素.阿尔文(Russell Arvin,学生,15岁)亲笔签名的卡丁车(go-kart)头盔照片。他说,家人如“传家之宝”般将头盔收藏。

“我们当年是通过一名朋友,才有幸让纳丹总统为头盔签名。当时念小三的儿子收到头盔后,深受鼓舞,想朝赛车手梦想迈进。儿子后来在赛车场仅用一次,我们便将它收藏起来。虽然儿子现在因课业难以常接触卡丁车,但这头盔仍对一家人充满纪念意义。”

除了从媒体报道认识纳丹,撒塔南特几年前也曾在新加坡共和国游艇俱乐部(Republic of Singapore Yacht Club)一场活动中见过纳丹。虽和前总统接触不多,但他认为纳丹为国家鞠躬尽瘁,是名深受敬仰爱戴的总统,才决定一早前来献上最后敬意。

蔡芝强(63岁,退休人士)

三年前中风,目前正在康复的蔡芝强(63岁,退休人士)为向前总统献上敬意,仍不辞劳苦地在烈日天气下,随着人潮排队入场。

于纳丹做过什么,令他印象最深,他说:“当年他在毛广岛事件愿意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充当人质,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很感动。纳丹总统为新加坡付出很多,常为国人着想。有了他和其他领袖的努力,新加坡才有今天的成就。”

蔡芝强也说,虽排队约一小时入场确实让他感到疲累,但认为悼念前总统是他身为百姓应尽的责任。

蔡芝强虽行动不便,但仍不辞劳苦地从约下午12时排队,为纳丹总统献上最后敬意。(邱振毅摄)

林丽丽(40多岁)

“不要放弃学习,知识是一把钥匙,会带你通往意想不到的未来。”前总统纳丹的一句话令失明者林丽丽重新找回动力,积极自我提升,成为一名激励讲师。

现年40多岁的林丽丽十几年前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见到纳丹,那次相遇改变了她的一生。(海峡时报)

天色渐暗,人潮中出现一道非一般的身影,失明者林丽丽带着她的导盲犬,从队伍中缓缓走来。

现年40多岁的林丽丽十几年前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见到纳丹,那次相遇改变了她的一生。

她说:“纳丹在典礼上不断激励我,劝我积极向上,只要有心失明不是障碍。他的衷心劝告令我领悟出许多道理,也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林丽丽先天失明,父母不相信她能有所成就,也不支持她求学。她在祖父母的支持下完成大学学业,但毕业后就没有信心继续学习。

她说:“我听了纳丹先生的话后,认真思考我的未来,也积极参加多项培训课程,在多年努力后成为一名激励讲师。他虽然已过世,但他宝贵的价值观将为年轻一代带来深远影响。”

最后一位加入吊唁队伍的陈绣琏

吊唁结束时间步步逼近,多名公众快步走向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加入吊唁队伍,63岁的陈绣琏(美容院业主)也赶在最后一分钟向前总统纳丹致哀。

“纳丹先生多年来为新加坡默默付出,不论再忙碌我都应该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周柏荣摄)

陈绣琏是最后一名加入队伍的公众。她受访时说,晚上9时10分下班后,她从金文泰一带搭德士赶到国会大厦,途中还迷了路。

“我去年也因为工作,来不及到国会大厦向建国总理李光耀致哀,一年来一直感到过意不去。幸好这次能及时赶到,向纳丹先生献上敬意。”

尽管从未见过纳丹,陈绣琏仍对他所付出的贡献,万分感激。

她说:“纳丹先生多年来为新加坡默默付出,不论再忙碌我都应该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许万儿(61岁)

在我国前总统纳丹灵柩前多次垫脚,甚至遭工作人员重复驱使后,也久久不愿离去,61岁的许万儿为的只是想见前上司纳丹最后一面。

许万儿1980年代,曾在《海峡时报》担任美术员,纳丹当时是集团执行主席。许万儿受访时说,纳丹当时每天出入办公室经过她座位,必定会探头打声招呼,让她留下深刻印象。

她说:“他(纳丹)对待他人,就像对待亲人般亲切。后来,他成为了总统,我会在每年的总统府开放日到总统府,他碰到我时还认得我,还跟我聊起往事,让我很感动。”

许万儿1980年代,曾在《海峡时报》担任美术员,纳丹当时是集团执行主席。(梁伟康摄)

许万儿说,在纳丹卸下总统职务后,她还特地到访他位于锡兰路的住家与他叙旧。

她说:“当时,他中风不久,听觉可能受到影响,但除了听力不太好外,身体非常健朗,思路也相当清晰。他得知我的女儿是名建筑师,说这是份有前途的职业,应好好发展,就像一位祖父在关心孙子一样温暖。”

许万儿说,她在得知纳丹二度中风,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尝试到病房探望他老人家,不过因安全考量被拒绝在外。她说,这次能到国会大厦向纳丹致敬,虽然无法瞻仰他的遗容,但总算圆了见他最后一面的心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