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义工探父母 父母健在何不尽孝?

关心乐龄的社工都表示,义工无法取代子女的角色,希望子女至少每周上门一次。(档案照)
关心乐龄的社工都表示,义工无法取代子女的角色,希望子女至少每周上门一次。(档案照)

字体大小:

越来越多老人,因为子女少上门探望,成为“孤单老人”。乐龄协会纷纷表示,义工无法替代子女角色,希望子女至少每周上门一次。

狮子乐龄之友协会主席谢来顺今早接受《联合晚报》访问时表示,狮子会的义工们,照顾本地超过4000名老人。

谢来顺表示,随着老人增加,越来越多育有子女的老人,因子女少上门探望,而变成“孤单老人”。

他表示,义工们也不明白,为何为人子女的抽不出时间探望父母。如果父母健在,不就应该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吗?

《联合早报》报道,国会议员哈莉玛昨天出席马西岭区内一场年度敬老午宴致辞时,也谈及区内独居年长者的处境,并呼吁子女们更好地照顾父母的情感需求。

哈莉玛也是国会议长,她指出,虽然子女都有各自的生活,也可能有自己的难题要解决,但这不能“取代他们身为人子须扶助父母的现实”。

谢来顺则透露,有些老人因为感到寂寞,刻意“不听话”,不遵从义工嘱咐,为的是引起关注,感受别人的关心。

‘新老人’关心‘旧老人’

他说,为减轻独居老人的寂寞,义工一周两次上门拜访。

但他也强调,义工无法取代子女的角色,认为子女应该至少一周一次,上门探望自家老人。

“无论怎么忙,都有休息时间,一周抽空两小时探望父母,应该不是大问题。子女的探望,对老人家是极大的安慰。”

此外,谢来顺表示如今他们遇到的新挑战,是如何帮助越来越多有学识,又有经济能力的“新老人们”。

他表示,这些“新老人”比起较为穷苦、学识较低的“旧老人”,更有戒心,也更难接触。

他指出,“新老人们”在经济上无需别人帮助,却同样也需要他人的陪伴。因此狮子会致力让“新老人”参加活动,甚至成为义工,去帮助其他老人。

“我们希望老人们能保持活跃,敞开心胸和他人接触,避免与社会脱节。”

余福金:子女缺乏核心价值观

活跃乐龄理事会创会主席余福金认为,家有年长父母的孩子,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忽略照顾老人家,这样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人子女缺乏核心价值观。

余福金接受《联合晚报》访问时表示,许多国人为各自生活忙碌,忽略照顾父母的职责,以致本地独居老人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

他说:“这些孩子没去探望父母,老人家少了家人的关爱,变得无依无靠,部分乐龄人士最终可能还出现自杀倾向。”

他指出,很多为人子女忙着赚钱,却严重缺乏价值观,在生活中变得很现实,“希望他们为下一代树立好榜样,如果他们没去探望父母,将来孩子可能也不会这么做。”

我国目前有许多援助计划,如安排义工探访乐龄,或为他们举办活动,但余福金坦言,老人家还须更多的关注。

“虽然义工每周约两次上门探访,但老人家还需要更多陪伴,比如可以安排三四名乐龄同住在一起,至少彼此有个照应。”

《常回家看看》仍风靡

中国歌《常回家看看》流传多年仍风靡至今,歌词鼓励孩子有空多回家探访父母,亲情议题引起社会广泛回响。

《常回家看看》是1999年发行的音乐作品,旋律动听感人,歌词则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儿女心底深处对家的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忙碌的年轻人就算工作再忙,也别忘了亲情,要多回家看看老人家。

音乐朴实真挚,更涵盖对老人家的关爱,流传多年仍然契合社会议题,至今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红遍大街小巷。

据了解,最近还有中国电台借这首歌,鼓励为人子女者下班后拨电问候父母。

蔡深江小评论:你也心虚吗?

如果你不跟父母同住,你多久没有回来看他们了?这么写的时候,我同样是心虚的。

现代人借口多,事情忙,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事,一定把工作搁一旁,请假照顾;老父老母多讲两句,就嫌啰嗦心烦。怎么会这样?

回家看看,对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是奢望,但生活在新加坡,回家不难,就看你怎么安排轻重,就看你把父母摆在心中的哪个位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最难。要奉养父母,定时给家用,理所当然,但是,要用心行孝,谈何容易。

父母嘴巴讲不必、不用、不要,心底是期盼的。做孩子的,懂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