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生青年近视率没再上升

字体大小:

保健促进局告诉本报,过去10年,小六学生的近视率维持在65%,小一生的近视率则维持在28%。青年方面,两份分别就1982年和1995年入伍新兵的数据显示,这些青年当兵时(19岁上下)近视率已经超过80%,近年来的情况也在百分之80多左右。

过去10年,本地小学生和青年的近视率都没有上升迹象,显示我国近视率可能已经进入饱和期。

随着家长和学校越来越注重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再加上政府提倡全方位教育和取消小四分流,专家认为今后的近视率可能会继续趋于平稳甚至下降。

保健促进局告诉《联合早报》,新加坡的儿童近视率是全球最高之一,过去10年,小六学生的近视率维持在65%,小一生的近视率则维持在28%。全国近视预防计划通过每年为学前、小学和中学生检查视力、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眼镜礼券和开展教育等方式,提高护眼意识。

青年方面,两份分别就1982年和1995年入伍新兵的数据显示,这些青年当兵时(19岁上下)近视率已经超过80%,近年来的情况也在百分之八十多左右。

多数人学生时期就开始与眼镜为伍,极少人成年后才会近视,因此,专门研究近视的新加坡眼科研究院近视研究主任苏祥美教授认为,学童和青年人近视率持稳显示,国人的近视率可能已经进入饱和期,随着学校和家长越来越注意让学生多去户外活动,今后的近视率还可能下降。

不过,这并不代表国人可对近视掉以轻心。苏祥美说:“一旦患上近视就是终身近视,有老花眼的同时还是有近视。目前,大约三成年长者是近视,但今后我们的老年人口八成会是近视,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不容忽视。”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入学 近视率比前几代人飙升

教育制度同近视率有着密切关系。苏祥美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就发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入学的国人近视率比起之前几代人飙升。

这篇针对人群而非个人展开的流行病生态研究发表在6月份的本地医学期刊Annals,是首个分析本地人口在60年里近视率变化的研究。

研究找出的大趋势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入学的学生中,近视率随着入学时间逐渐增加,前30年从30%缓缓上升到50%,自80年代起开始飙升至超过80%。虽然这本身并不足以证明教育是造成近视率上升的因果关系,但苏祥美指出,之前的不少国内外研究都说明正统教育和人口近视率增加息息相关。

比如,原本在1947年都还完全没有近视的爱斯基摩人,迁移到北美接受教育后,在1962年已有17%的学童近视,说明近视并非基因决定,而是环境因素造成。

本地的这篇研究指出,新加坡独立初期的教育制度以强调生存为主,到了70年代末开始改革,倡导因材施教。从1979年和1980年起,小四和中学开始分流,一些学校还从1983年起试行高才班等。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的苏祥美认为,竞争激烈的求学环境意味着学生花更多时间读写,较少出外活动,造成视力恶化。

丁慧君(36岁,公务员)的大儿子今年念小六,在小四时开始频频抄错老师的板书,丁慧君这才意识到儿子近视,得开始跟眼镜做朋友。现在,儿子的近视从原本的200度朝300度迈进。80年代入学的丁慧君小三就开始戴眼镜,因此她对儿子也成了近视并不十分担心。

“但是自从今年给他自己的专用手机后,我发现他每天差不多有两个小时都在玩手机,这对视力肯定不好。我就告诉他,看一会儿就要望远处,或者出去走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