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奥地利大选反映排外情绪高涨

字体大小:

社论

由31岁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所领导的中右翼人民党,在三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本次大选赢得最多选票,有望主导组织联合政府。人民党以31.6%的得票率,远远领先同样是右派的自由党(26%)和由总理克恩所领导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26.8%)。这意味着奥地利将成为最新由极右翼、民族主义、反移民政党联合执政的欧洲国家。奥地利选举结果显示反移民正成为主流民意。这对其他同样面对全球化开放环境的社会,无疑是一记警钟。

有“神奇小子”之称的库尔兹自5月接任人民党党魁后,大打反移民牌,声势大振,甚至将支持率一年多来最高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自由党挤下去。社会民主党所代表的对外开放,包容多元的左派传统政治主张,显然并不被许多奥地利选民所接受。这股反移民的民意,在9月底刚举行的德国大选同样显著,总理默克尔所领导的中右翼联盟,面对成立才四年的极右选择党的挑战,勉强连任执政;左派的社民党则大败,得票率为历史最低。

主张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反伊斯兰化的德国选择党在9月大选首次进入联邦议会,同选择党一样,库尔兹的人民党也反对外来移民,他的竞选口号是“刻不容缓”,强调奥地利人若现在不关闭国门,最终将被主要是穆斯林的移民所取代。欧洲这种普遍的排外情绪,也迫使主张包容移民的默克尔在投票前被迫改弦易辙,表示将控制移民数量。无独有偶,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10月4日在纪念德国统一日时强调,移民必须接受、认同德国价值,才能融入社会。

欧洲民众排斥移民的情绪,主要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恐惧感。虽然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展望正在向好,然而贫富差距问题远没解决,科技对工作的威胁方兴未艾,年轻一代对未来没有把握,使得政客得以利用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毕竟全球化不是能具体被利用来动员民众的概念,全球化所导致的大量外来移民,自然成为民众投射恐惧感的对象。在欧洲和美国,这种排外情绪表现为民粹主义或种族主义,在其他社会,则又以别的形势发泄出来。

在基本由单一民族和宗教所构成的欧洲社会,不接受拒绝融入主流社会的移民,情况还相对容易解释。但在多元种族的东南亚社会,情况则复杂多了。缅甸发生的罗兴亚人遭迫害现象,表面上是针对移民的种族主义,内里却不乏缅甸多数佛教徒对异教的穆斯林的恐惧。同样的,马来西亚近日发生的“清真洗衣店”事件,反映的也是基于对“不洁”的非穆斯林异教徒的心理排斥。然而这种排斥的对象并非新移民,而是早就构成当地社会的一分子。

显然,这种排外情绪来自新的因素,一种基于身份认同政治的排外主义。身份认同政治的崛起也是对全球化的反弹作用。个人对当下和未来的不安,使得自己要寻找可以取暖的群体,而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又必须通过虚构外来的敌人以同仇敌忾。如果再加上选举政治的需要,身份认同就成为政客的当然工具,一方面激发动员能量,另一方面通过虚构敌人来掩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因此而导致的社会分裂代价,却必须由全民去集体承担。

包容多元是新加坡的立国原则之一,当前这种反对多元的排外现象,因而值得我们警惕。尊重多元价值是一个需要耐心培养的漫长过程,可是制造虚假敌人、挑动排外情绪,却是轻而易举之事。如何避免多元价值被破坏,于是成为国人必须不时要思考的问题。预防个人的不安情绪被别有居心者利用,也必须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