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新加坡工会模式新里程碑

字体大小:

社论

全国职工总会在日前召开的四年一度普通代表大会,通过了修改章程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扩大其涵盖面和接触网络,正式确立了职总为所有工作人士服务的新定位。这无疑是我国工运发展史上的另一里程碑。

职总这次修改章程,主要是因原来的章程条款容易被狭义解读,认为职总只是通过工会代表一般的蓝领工友。事实上,近些年来,职总已经把它的触角伸向很多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作群体,包括白领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PMET)。约两年前,职总也通过设立U FSE平台,把自由业者纳入其涵盖范围。除了U自由业者与自雇人士,职总也通过各类方式如U中小企业协作(U SME)平台、U联合伙伴(U Associates)及外籍劳工中心为工作人士服务。U联合伙伴的服务对象主要就是PMET。

顾名思义,职总是全国所有工会的总机关,它属下有58个工会,它们是职总的主体成员,也是职总必须优先服务的对象。职总显然没有忽略这一点,因此,秘书长陈振声在记者会上强调,“工会是我们的核心”,不过,在这核心之外,它也通过其他方式将其他工友组织起来。换言之,职总不忘初心,但又能与时俱进,这是职总所体现的一大特质。

其实,职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和西方传统的工会分道扬镳了。首先,它强调和执政党的共生关系。新加坡独立后,职总又很快的重新定位,自1969年起便开始强调劳资政三方的协作。因此,职总式的工运,可说是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工运,虽然有传统工会的职能,却不受传统工会概念的束缚。也正因如此,在西方工运基本没落的情况下,职总却能一枝独秀,不断随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改进和更新,也受到民众的认可与拥护。职总的社会企业如平价合作社超市,英康保险等,更是深入民众,家喻户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过去劳力密集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蓝领工人自然也大量消减;而与此同时,传统上被视为白领的工人,不仅在数量上不断上升,行业也越来越多样性,形成了极大的PMET群体。工会如果不吸纳这个新的群体,只局限于​蓝领工友,则其社会角色必将大大削弱,会员的日益减少也必然会使它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议价能力。因此,职总决定纳入这个群体的决定是明智的,也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但经济的变动仍在持续,网络和资讯时代又带来了新的变化,也因此催生了所谓的“零工经济”和为数越来越多的自由业者。对工运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自由业者不属于任何企业或公司,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或是如何帮助他们维护应得的福利,都相当具有挑战性。因此,职总为这一新的工作群体设立自由业者与自雇人士平台的做法,是值得赞许的。

除此之外,职总的触角也兼及中小企业和外籍劳工,照顾周全,几乎已经网罗了所有的工薪人士。工作人士能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工运,利用职总所提供的培训、专业提升或建立联系网等资源。中小企业的老板和人事部负责人则能跟职总合作,以更好照顾他们的员工;自由业者的知识产权或保险等利益也较有保障。

职总修改章程,扩大角色和涵盖范围,确保了它今后能继续在劳资政三角关系中扮演高度有效的角色,维护所有工薪者的权益,促进与资方及政府的协作。这彰显了新加坡工运模式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