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财政预算案

社论:确保财政开支的可持续性

字体大小:

社论 

我国的常年财政预算案,向来秉持量入为出和积谷防饥的原则,因此,除了应付突如其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不得不动用国家储备金之外,几乎是年年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有盈余拨入储备。

政府也通过谨慎投资,为储备金取得可观的投资回报。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净投资回报贡献,也成了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大财源,这是前人种树后人纳凉的“福荫”。过去三年的预算案,都是靠净投资回报贡献才免于出现赤字。以本财年说,总预算为750亿7200万元,岁入仅为694亿5000万元,在算入141亿1000万元的净投资回报贡献后,才有了盈余。

最近几年来的财政预算,净投资回报的贡献逐年增加。在2015财政年,政府提取的净投资回报是89亿元,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在2016财政年,它激增至144亿元,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因此,如果长期的投资回报走低,而政府的开支持续扩大,将使我们陷入财政赤字的境地。往前看,这正是我国财政将会遇上的难题。一方面,鉴于国际投资环境越来越困难,高回报率越来越难以企及,可以预料,净投资回报偏低的可能性极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则将不断抬高社会开支。面对这样的前景,也难怪政府早已在为此伤脑筋,尽管本任期内不会有问题。

其实,早在今年初发表预算案声明时,财政部长王瑞杰就已经指出,医疗和基础设施等的开支将会大幅增加。因此,增税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只是时间问题。几天前,部长走访樟宜综合医院与圣安德烈社区医院时,就举出了一些实际的数字为证。他说,我国的年均医疗开支过去五年增加超过一倍,从40亿元升至去年的100亿元左右。而未来三年预计会逐年增加,2020年时预计会增至130亿元。

在此之前,王瑞杰在《海峡时报》全球展望论坛演讲时也谈到,随着开支增加,税收增长放缓,我国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同时寻找其他增加税收的途径。这呼应了李显龙总理上个月在行动党大会上的讲话,即加税是迟早的事。这是因为政府在惠民政策,以及基础建设等相关开支预计会进一步上扬,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做好打算,确保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可持续性。

种种迹象显示,政府正在谨慎地为未来的增税计划做好铺路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率都已偏低,因此,一般预料,未来的增税措施最有可能从消费税切入。这包括提高税率和扩大税基。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英兰妮上个月接受彭博社专访时就透露,政府正研究对电子商务征税,作为新的税收来源。

政府已经申明,不会在本届任期内加税。2015年,时任财长尚达曼已表示,政府的各项措施,可以应付截至2020年的开支增加。李总理在上述场合也表示,本届政府任内会有足够的岁入来应付开支。由此推断,政府不太可能会在本届任期内加税,但预先宣布未来的措施未雨绸缪,却是完全有可能的。

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固属必要,政府所表现的谨慎态度,说明它力求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所可能引起的反弹和冲击。尽管如此,可以预料,任何加税措施都会增加社会一部分人的负担,或加重他们的生活压力。以消费税而言,低收入阶层向来得到很好的照顾,他们得到的回扣往往足以抵消日需品的税务负担。比较须要考虑的是所谓的夹心层,分阶段落实未来措施,应是必须考虑的舒缓之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