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在恐袭阴影下勇敢生活

字体大小:

读者选出“恐”字来总结2017年,应当说反映了大众的普遍观感。“恐”字在2014年和2016年先后入围《联合早报》“字述一年”活动,今年终于“当选”为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汉字,显示恐怖袭击的威胁近年来一直困扰世界。极端宗教恐怖组织肆虐中东,并在欧美等大城市滥杀无辜,也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伺机而动。政府领导人反复强调,新加坡遭遇恐袭只是迟早的问题,国人必须提高警惕,更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拒绝让恐怖主义破坏社会和谐。

尽管号召全球穆斯林对异教徒展开圣战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根据地已经大体被消灭,但是他们在互联网上仍然在散播极端思想,成员也陆续潜回各自的国家,试图继续在当地兴风作浪。欧美大城市接连遭遇恐袭,菲律宾南部城市马拉维还一度全城沦陷在恐怖分子手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不时抓获受伊国组织影响的国民,或计划到中东去,或在本国制造恐怖事件,表明恐袭的威胁时刻存在。

相对于此前恐怖分子采用常规武器行凶,最近发生的袭击手段,都是利用汽车、卡车在闹市冲撞毫无防备的人群,或者用家常器物如菜刀等任意砍杀路人。更甚的是这些凶徒大多是独自在互联网上,接触了极端意识形态而自我激进化,导致当局更难侦查和先发制人。这也是为何当局一再呼吁国人,多关心身边的亲朋戚友,一旦发现他们有人在言谈中出现自我激进化的蛛丝马迹,就即刻举报。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告密,而是对亲人和大众应有的公民义务。

自我激进化现象犹如传染病,个人因为把对生活的不如意投射出去,不知不觉误入歧途;但这并非绝症,只要发现得早,还是有可能通过思想改造的方式让其迷途知返。所以,对于可能自我激进化的亲人,不应该受“父子相隐”的道德戒律所规范。这也无所谓“大义灭亲”,因为目的不在于消灭他们,而是帮助亲人改邪归正。此外,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一旦在公众场所发现异常现象,就马上提醒有关当局,都有助于降低恐袭发生的概率。

但是,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最关键的元素,还在于事发后的反应。如前所述,恐怖主义发展到当下,已经变得有些防不胜防。如果不幸让恐怖分子得逞,国人在惊恐和愤怒中如何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将决定我们是否被恐怖主义真正打败。毋庸讳言,当前的恐怖主义假借伊斯兰教义蛊惑人心,影响了世人对穆斯林的观感。这种或隐或显的偏见,在平日已然导致不同信仰和族群之间关系的紧张,即所谓的“伊斯兰恐惧症”。一旦恐袭发生,激情掩盖了理性,就非常可能撕裂多元社会脆弱的和谐。

这也是为何政府一系列的防恐措施,除了呼吁民众学习急救术,更注重鼓励交流和沟通,来强化宗教和种族间的互信。这些未雨绸缪的做法,也是在累积宝贵的社会资产,让所有社群在不幸发生时,有足够的信任与勇气,避免激情战胜理性。这犹如在经济危机发生前积谷防饥,既然已经判断威胁随时将发生,就更应该多储备应对威胁的社会资源。基层跨族群和跨信仰的对话,因而必须时刻进行下去。

九一一袭击后,全球的机场安检全面提升,至今已经成为旅客所接受的常态;人们也不再把搭飞机视为畏途。同理,虽然恐怖袭击的阴影如幽灵般挥之不去,我们也没有必要被它吓倒,而是应该如常生活。人的适应能力因为够强,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里存活发展。“恐”字固然是2017年的写照,我们却不应过度害怕,而是用平常心多带一些警觉性,照样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勇敢迎接即将来临的2018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