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霍金给世人留下科学与精神遗产

字体大小:

社论 

当代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1963年21岁时,确诊患上俗称渐冻人症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原以为无法活过24岁,但他得以突破死神限制,多活了超过半个世纪,还在黑洞和宇宙研究方面留下重要的科学遗产,将残而不废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被誉为与牛顿和爱因斯坦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14日凌晨在剑桥家中去世,享年76岁。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当天是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霍金自己承认,从小到大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21岁那一年,医生诊断他患上渐冻人症。这是一种渐进式的神经退化疾病,是一种绝症,患病者平均只剩五年寿命,少部分可以多活五年至20年;霍金的医生当时认为他只能再活两三年。霍金确实逐渐失去行动能力,最后只有几根手指能动,还失去说话能力,只能依靠声音合成器说话。

霍金坦承,患上不治之症后,他更懂得珍惜当下,在科学方面的研究突飞猛进。1970年代初,他与数学家彭罗斯建立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这是他工作生涯的首个重大突破。后来他重点研究黑洞,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建立自成一派的宇宙学理论。他对黑洞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许多崭新的理论,这些科学知识对一般人来说极度艰涩难懂。

我们一直执着于人类的起源,从宗教到哲学,从科学家到艺术家,无不在思考这一课题,以及人类将往何处去。霍金曾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整理解宇宙,它为什么如此以及为什么存在。”诸如霍金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终其一生,探索时间和宇宙的起源、走向与终结。霍金的宇宙学和黑洞研究,改变了人类看待宇宙的视角,正如15世纪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认为太阳环绕地球转的地心说一样。

有人认为,霍金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很可惜;另有观点认为,霍金的理论过于超前,当代技术无法证实,所以无法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100年前已预测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科学技术才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于2017年颁给创建工具探测到引力波的三名美国科学家。霍金对于物理学的贡献,是否需要诺贝尔奖来肯定,恐怕已不是当代科学家所能判断的。事实上,这也是霍金的争议性所在,他的研究最终能否证实真伪,很可能是下一代科学家的工作。

霍金除了留下重要的物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残而不废做了最好的示范。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他的病情逐渐恶化,但在此期间发表了许多有关宇宙学和黑洞的论文。虽然不良于行,他喜欢被人当正常人看待,即使后来须坐轮椅,也不失风趣和幽默,仍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除了科研,他积极参与残障公益活动,关注许多国际问题并发声,通过写书和参与流行文化进行科普工作。因此,虽然他身形萎缩,但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巨大的身影。

霍金无疑给全人类留下重要的科学遗产,这些重要的知识都有待未来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求证和确定真伪,为物理学、宇宙学、乃至人类的前途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霍金让全人类知道,即使全身瘫痪、依赖轮椅、连说话能力也丢失,我们的思想可以破除任何限制,在宇宙里外翱翔。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