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拨乱反正制止乱象丛生

字体大小:

社论 

共享脚踏车计划自去年推行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在新加坡经营共用脚踏车的公司共有六家,车队总数超过10万辆。共用脚踏车的最大卖点是,脚踏车用户无需在固定的地点取车与还车,以满足他们“最后一里路”的通勤需要。虽然这种无车桩的安排为使用者提供随处取及随处放的方便,但它也造成了胡乱停放脚踏车的乱象。这不仅影响市容,也为路人带来不便与危险。

因此,国会前天通过停车处(修正)法案,加强管制无车桩共享服务的业者,以及胡乱停放脚踏车的用户,可说是适时之举。

修正法案规定,提供无车桩共享服务的脚踏车、电动脚踏车,以及电动踏板车等个人代步工具的业者,必须申请执照。根据新的执照制度,陆路交通管理局将限制业者投放脚踏车的数量,以更好地控制共用脚踏车的总量。法案也规定,一年超过三次胡乱停放脚踏车的用户,将不准租用脚踏车一段时间。此外,业者之间必须分享胡乱停车者的资料,以对违规者实施集体禁令。

有议员担心,规定业者申请执照将导致“过度管制”,而规定用户到指定的停车处停放脚踏车,将使无车桩的安排失去了意义。然而,共享脚踏车计划已造成负面的外部成本,脚踏车在人行道上同行人抢路以及胡乱停放,导致这个计划的社会成本远高过它的好处。当使用者或业者不必承担负面的外部成本时,便可能出现过度消费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外部成本。

相对于私召车行业,共享脚踏车的经营成本较低。有了私募资金的支持,共享脚踏车业者与其他颠覆科技公司一样,不惜砸钱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始时,它们通常以低廉的价格及大量的供应刺激需求,而需求的增加又推高了供应量。在抢占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供应往往远超过需求,造成闲置的现象。本地有超过10万辆共用脚踏车,但经常租用的仅有半数。

交通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在国会上就指出,业者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急速扩充车队,加剧脚踏车胡乱停放问题。因此,陆交局在决定业者的车队数量时,将采取“保守”的做法。其实,美国不少城市只允许有桩的共享脚踏车服务;而那些试行无桩脚踏车服务的城市,都限制业者投放脚踏车的数量。从目前的租用率来看,新加坡的共享脚踏车数量已经过剩,有必要整顿。

与其不断增加车队的规模,业者倒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提高服务的素质,降低负面的外部成本。首先,业者应该加大力度,解决脚踏车胡乱停放的恼人问题。其次,业者应该研发更精密的技术,追踪闲置脚踏车的位置,并及时清理。第三,业者除了处罚违规使用者之外,也应该给予负责任的使用者更多奖励,营造良好的脚踏车使用文化。

当然,脚踏车使用者的公民意识也很重要。共享经济顾名思义是使用者没有拥有权,因此它往往展现了人性中唯我的一面。共享脚踏车胡乱停放,不是新加坡独有的问题。在中国以及美国一些城市,都出现类似的现象。长远而言,公民教育以及社会规范,有助于提升负责任的共享文化。但要解决眼下的问题,对于业者及使用者施以适当的赏罚也是必要的。

上述的法案规定,一年超过三次胡乱停放脚踏车的用户,将不准租用脚踏车一段时间。此外,对于违规的业者,政府将施以罚款最高10万元,并缩减车队或暂时吊销甚至撤销经营执照。这些规定是否足以阻吓违规者,还有待观察。总的来看,政府对颠覆科技采取较柔性的监管。

共享脚踏车计划在新加坡只推行一年,脚踏车胡乱停放以及在狭窄的人行道横冲直撞,已引起人们诸多不满。但令人更担心的是,电动踏板车在狭窄的人行道上飞驰及撞伤无辜的行人,最近时有所闻。不少行人,特别是年长人士,感受到安全威胁。有关当局或许应优先处理这个人命关天的问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