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打击假信息须留意副作用

字体大小:

社论 

经过八天共计50多个小时的听证,研究网络假信息问题的国会特选委员会计划在5月国会复会时,就所采集的证词整理成报告,作为下一步采取具体措施的参考。听证会聚焦网络假信息的性质、威胁,探讨各种可能的应对办法,同时让国人对问题的复杂性有所认识。

从各方的证词观察,听证会的一大主题,是如何在打击假信息和保护言论自由之间维持平衡。这个复杂的难题显然不会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可是其潜在威胁却迫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最终的应对方案,必须建立在反映社会基本价值的共识之上。

从国际已知的案例和专家学者的供证,可以确定网络假信息已经不是单纯的恶作剧,而是牵涉背后有国家力量支持,有组织、有预谋的准军事行动,用来扰乱敌方社会的舆论民心,达到自己的政治或战略目的。换言之,网络假信息带有威胁国家安全的性质,必须严正看待。这一点相信足以引起国人的警戒心,对自己平日浏览网络信息时,应该具备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不要轻易转发危言耸听的信息,以免以讹传讹,间接成为别有居心者的帮凶。

自面簿泄露5000万用户资料的丑闻爆发后,网络社交平台公司如何暗中收集用户个人资料,利用大数据和演算法对用户的习性偏好和消费习惯建档,并把结果秘密转售给广告公司,用来推送针对个别用户的广告信息,甚至被政治团体犹如以耳语的方式,推送假信息来暗示和影响选民,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高度重视的现象。

网络社交平台公司因此成为讨论假信息问题的焦点,如何确保其认真保护用户个人资料,杜绝假信息散播,自然也是当务之急。这些公司派代表向特委会供证,只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不能不考虑成本。同理,在打击假信息时,也有必要考虑其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在听证会上不时浮现出来,那就是要避免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因打击假信息而产生不必要的寒蝉效应,也打击了言论自由。

在多元的民主社会里,妥协是必要的美德。没有单一的价值可以被绝对化,包括言论自由。在本地,这意味着涉及语言、种族和宗教的课题,在表达时必须具备敏感度。为了保障公共秩序,目前已经存在大量相应的法律工具,阻吓不负责任的言论。

同时,在互联网普及的数码时代,信息的自由流动已经是社会运行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可能制约信息、观点自由交换流通的做法,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

况且,只要是创新的点子,本质上势必带有颠覆既有价值体系和利益结构的因素,所以也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如何防范这些还没有被社会充分理解和接受的新生信息,和假信息混为一谈,并在过程中遭遇不必要的打击,进而伤害社会的创新能力,是在打击假信息时不能不严肃考虑的问题。

当然,假信息本身的邪恶本质,也是对言论自由的伤害。有效打击假信息,理论上能够促进言论的自由。稳定的社会秩序所带来的人身财产安全,是任何社会所追求的共善。

自由表达的环境和秩序的强调,两者要维持适度的平衡,才能对社会福祉产生最大的利益。

国人对打击假信息相信已经有相当的共识,立法是不可回避的其中一个选项,如何具体执行,反映的将是社会根本的价值选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