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端:太少太多

字体大小:

众声道

英国乔治王子不久前庆祝三岁生日,他的父亲威廉王子事后在出席一场活动时,受访谈到儿子收到的礼物实在太多,简直是被“惯坏”了。威廉没有透露更多,但据报道,乔治在2014年至2015年里共收到706件礼物,胜过其他皇室成员。

这些物品当中除了绒毛玩具,还有负鼠(possum)皮大衣、专门为他设计制作的冲浪板、木马、羊皮靴子、脚踏车等。最昂贵的礼物之一,是一栋价值1万8000英镑的牧羊人小屋(shepherd's hut)。赠送者希望乔治能常和爷爷查尔斯太子在野外享用下午茶,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

任何有关皇室的新闻本就十分吸睛,而未来王储乔治在三岁前就享受到的荣华富贵,更是令人咋舌。另外,这篇报道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作为家长的消费习惯。虽然远远无法和皇室相提并论,但我的孩子所拥有的东西,尤其是玩具,是否也太多了?

或许是因为暂时只有一个孩子,加上双薪家庭的缘故,我和丈夫都挺舍得为孩子买东西。英国多元又蓬勃的儿童消费市场,是另一个大诱惑。无论是到实体店或网上购物都非常方便,新颖又富有创意的小店也不少。孩子喜欢火车,家里不同的火车玩具就有好几件,还有整套整套的积木、各种训练动作技能的木制玩具和拼图等。从没仔细计算过,但我们每个月至少会购买一到两件新玩具给儿子。

回想自己的童年,并非没有玩具,但为数不多。基本上有机会逛百货公司,父母的大原则是只能看和摸,但不能买。我和弟弟拥有的玩具一部分是二手的,全新的大致都是在庆祝生日时所收到的礼物,所以每一件都特别珍贵。记得有对邻居兄弟时不时就会拿出新玩具来炫耀,我原本还有些羡慕,可是有一次到他们家,看到整个储藏室都塞满了他们玩过且厌倦了的玩具,才意识到什么是奢侈和浪费。

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其实大部分的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一个能提供他们慰藉的“过渡物件”(transitional object),如泰迪熊或从小就使用的抱枕等。他们想要的其他物品,都是环境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欲望。

既然能理性地掌握相关的利弊,为什么仍难以按捺想为孩子添购新玩具的冲动呢?

和年长一辈相比,像我这个年龄层的父母,想必在经济条件方面会更加宽裕,如果是在职场工作数年后才生儿育女,也有较多的资本可以花在孩子身上。此外,从小受卡通、漫画和“卡哇伊”流行文化影响的“Y世代”,本身就很难抵御包装精美又新奇好玩的物品。或许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父母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觉得孩子从小的幸福快乐,取决于让他能否在物质上获得最多和最好的。

下个月初,我们一家三口就要离开伦敦了。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而最痛苦的是还要先做好退房和安排运输行李的准备工作。但反过来想想,这也是件好事,让我们有时间整理好归乡的情绪,同时把儿子在一年里所累积的东西好好地清点一番。状况还好但已经不再“受宠”的玩具,都可以送给更有需要的家庭。

希望回到新加坡后,有亲朋好友相伴,儿子可以花更多时间和长辈与同龄的孩子沟通交流,在四季如夏的岛国尽情享受户外生活,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tanlengtuan@gmail.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