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小国外交的无奈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

国际关系固然讲究实力,但也不能全然不讲道理。

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九辆装甲运兵车从台湾回国途经香港,因通关手续不齐,意外遭香港海关查扣。中国外交部两度表态,强调反对任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同台湾展开官方往来,包括军事交流,要求新加坡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事件让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两岸三地的舆论也高度关注事态发展,各种阴谋论不胫而走。尽管当事方的香港、中国和新加坡官方都相对理性低调,民间的反应却十分激烈。香港媒体不断披露各种包括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让事件持续保温。台湾舆论本能地认为这是中国大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扣押事件进一步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逼迫不愿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政府改变立场。大陆网上舆论更是汹涌澎湃,乘机指控新加坡勾结美国来伤害中国利益,支持中国政府教训新加坡。本地民众对此惊疑不定,一方面对中国民间舆论的攻势有些恐惧,另一方面也对政府的处理方式狐疑不解,一些人甚至怀疑政府是否外交失当。

这可能纯粹是一起商业法律事件,但也不能排除背后存在政治动机。该如何理解新加坡政府的回应方式,或许不妨就从阴谋论的角度入手,反而更能够意识到作为小国的处境,以及台面上动作背后的可能逻辑。

假设事件确实有中国方面的介入,目的大概是对新加坡坚持所有国家应尊重国际法的原则性立场,表达中国对其外交利益因而受损的不满。扣押事件已经让中国达到了这个目的,而且还有额外的收获——同时让台湾感受到自身的国际空间进一步收窄,促使民间批判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在一石二鸟之后,中国政府其实已不必再有任何动作,就等着看受影响的苦主如何来收拾局面。

顺着这个假设,它所反映的现实是大国具备庞大的外交资源,可以从容选择如何向小国施压。小国不太有能力反击,只能尽量做到在不失尊严的前提下,继续维护国家的立场与利益。从这个角度审视,新加坡政府至今的反应,正是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始终强调,国际法是小国赖以生存的依靠。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处理新马在白礁的主权争议,以及马来亚铁道公司土地所有权和水供等困扰双边关系等问题。虽然过程曲折,间中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但是最终还是成功按照尊重国际法和双边条约的法律方式解决。

新加坡尊重国际法的外交原则,同样表现在扣押事件上。从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发言不难发现,新加坡政府始终把事件当做一起通关手续问题来办理,要求负责的船运公司依法行事,并派遣官员同香港海关交涉。外长维文说:“我们要求商业服务供应商严格遵守法律,问题将按法律程序处理”。他也表示,新中关系悠久而广泛,这是两国领导层的共识。国防部长黄永宏指出,新加坡在海外的军训安排都有双边协议的法律依据,武装部队会根据协议办事。

一以贯之地强调尊重包括国际法在内的法治原则,是新加坡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手段与核心立场,因为它保障了新加坡在国际社会不偏不倚的独立性。正是这种独立性,让新加坡建立了一定的国际信誉。新加坡这块金字招牌,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看重——于2003年成立的副总理级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至今已经举行了12次会议。

犹如宗教信仰般地尊重法律,意味着新加坡是个透明、公正、可预测因而低风险的投资地,立场不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活力的不二法门。同时,这种不臣服于任何大国的独立性,让新加坡避免随时被当做马前卒牺牲的命运,并保持应变的外交空间。这是建国以来所奉行的外交大原则,并没有因为政府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改变。

尊重法治原则,促使新加坡必须在所有问题上都立场一致。以公海的自由航行为例,新加坡必须坚持这点,主要是确保马六甲海峡的通行无阻。国际关系固然讲究实力,但也不能全然不讲道理。一旦出现任何要改变马六甲海峡自由航行现状的企图,在所有海域均坚持自由航行原则的新加坡,才能在国际场合不失立场地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相对于这个攸关国家命脉的大是大非,偶尔出现的外交风波,只能是作为小国的新加坡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相对于小国必须死守切身利益,大国的利益广泛而复杂。在很多时候及领域,彼此利益的重叠促进了双方合作。在个别议题上发生利益相左的情况时,小国唯有尽可能在不冲击双边关系的前提下,低调但有尊严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网上舆论对新加坡的抨击有不少过激之处,却也并非全然不可理喻。中国在近代史上所遭受的民族屈辱,使得其对任何被视为抵触中国利益的言行格外敏感。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加上对自己国家利益的正确认识,国人同胞在与中国朋友交流,或在网上接触到攻击新加坡的言论时,或能出于对小国外交无奈的体认,摆事实讲道理——坚持法治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刻意去得罪中国这个老朋友显然并不是。

当前世界性的反全球化逆流,已经对依靠自由贸易的国家构成严峻的挑战。这是新中两国都必须共同应对的威胁。两国也正经历艰难的经济结构转型,存在不少需要相互合作与扶持的机遇。放在这个战略大背景下审视,扣押事件在双边关系中的意义就无须被夸大。在众多重叠的双边利益当中,今后难免还是偶尔会出现分歧之处,只要把握住大方向,两国关系就不会失焦。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yapp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