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曼:即将上场的演员

字体大小:

黑白之间

语言是政治运作的核心,享受站在镁光灯下的前电视真人秀主持人特朗普,把他一套惯用的词汇用在政治表达上,已开始改变人们对政治家言论的主流认知。

好莱坞知名影星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最近在金球奖上炮轰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引起广泛关注,有不少评论员很巧妙地观察说,此次史翠普能成功激怒特朗普,是因为她直接质疑了对方作为一名“表演家”的功力,戳到了他的软肋。这说法似乎相当精辟,但却也令人傻眼。

“2016年最让人心碎的表演”,史翠普如是评价特朗普在一次竞选集会上模仿《纽约时报》残疾记者的表现,表示特朗普当时的“表演”勾住了她的心弦,原因不是它有多美好,而是因它很有效,让台下观众开怀大笑。她指出,看到这一幕,自己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因为那不是电影场面,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的是一位有权有势者对弱势群体的嘲讽。

对于特朗普气冲冲地发了好几则推特贴文,怒骂史翠普是“名过其实”的女演员,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罗斯(Steve Rose)写道,大家可以批评特朗普是种族主义者,说他性别歧视,指责他排外,但特朗普绝对无法接受有人“不尊重他的表演”。“事实是,特朗普一直最想成为像电影圈里的那些人,或至少被他们接受。”

说傻眼,是因为总觉得这剧情实在太荒诞了。舞台上的史翠普以优雅的词汇告诉大家:“轻蔑只会招致更多轻蔑,暴力只会煽动更多暴力”,一席动人的讲话表达了她对多元文化、新闻自由与弱势者的关怀,感召人心,也充满大将之风;反观特朗普则躲在键盘后面,无法抑制地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情绪化的言论,瞬间演员与政治家错了位,至少在传统认知上像是角色转换了。

语言是政治运作的核心,享受站在镁光灯下的前电视真人秀主持人特朗普,把他一套惯用的词汇用在政治表达上,已开始改变人们对政治家言论的主流认知。许多人也好奇所谓的“特朗普语言学”,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与放大下,会如何改变世界?

然而,也许也正是这个社交媒体普及化的世界,催生了特朗普这样的表演/政治家,也让煽动式与极端化的语言成为常态。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最近与美国《外交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在本地联办一场论坛,在其中一场聚焦探讨特朗普现象的对话会上,《外交事务》执行总编特普曼(Jonathan Tepperman)提到了特朗普与曾连任三届意大利总理的媒体大亨贝卢斯科尼之间的相同之处,并希望也出席论坛的另一意大利前总理莱塔(Enrico Letta)加以阐述。对此,莱塔指出,除了两人同是富人身份之外,在对照下,另一关键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出现都带来了“政治语言的崩裂”。

莱塔观察说,即使是现在的公共事务学者来到严肃场合,在讨论政治时也被迫要换个更直接与轻松的方式,抓住那些被推特式“速食文化”养大的新媒体时代的注意力。同样的,政治家现在一站上舞台,也习惯营造一种秀场氛围,只不过他们在表达立场时修辞选择上的改变,往往也会影响政治,带来长远后果。

他说:“在意大利,我们习惯听政治家像神父在主持弥撒时,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以同样的语调,发表长气又无趣的演讲。但现在就连在弥撒上神父也要展现幽默感,讲一些笑话,你看教宗方济各的沟通方式也显然不同了。这就是现今的世界,我们都受这语言崩裂的影响。”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曾在《政治与英语》(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中,批评政治语言如何包含大量的委婉说法和自问自答。其实,政治家对于语言符号的操弄,并不是天底下的新鲜事,只不过如今直白又攻击式的言语,已取代了隐晦与毫无生气的演说。

因此,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在同一论坛上,提倡诚实的政治;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在国会讨论我国装甲车于香港被扣案时,呼吁各界不要进行“扩音器外交”,火上添油,都是适时的提醒。尤其当放置在互联网世界中,大家习惯各说各话的大环境里来看,更因“不合时宜”而更显珍贵。

我国巡回大使许通美曾在解释新加坡式外交时,以“废话不多说”(no bull shit)来形容。他指出,相对于不透明的表达方式,新加坡选择清晰的语言,不拐弯抹角,也更倾向依赖事实与法规,尽管这往往会得罪对话的另一方;这种对语言艺术的精确掌握,是出色的外交官与政治家的特点之一。

有人说特朗普上任后,总得把自己的表达方式修正过来,但即将就职的他在本周刚举行的记者会上,还是一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但拒答记者提问,还狠批人家散播“假新闻”。

如果说特朗普是即将上场的演员,那他主演的想必是部长寿剧。戏才刚开演,距离落幕还有一段时间,观众不准离席。

(作者是本报记者 ngwaimun@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