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来兴:在虚实中寻找真相

字体大小:

拨云见星

不加思索地转发谣言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首发者尤其要依法惩处,接收者则须有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的哥哥金正男,2月1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遇害。这件公然在公开场合进行的投毒暗杀案,过去三个星期来占据各媒体显著版位。金氏家族的权力夺争内幕及种种报道,令人大开眼界,包括以下这则在网络上出现的“澄清”:

“我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现在大家都说我被刺杀了,但我还没有死,现在需要你的帮助,向我的银行账号打入5000元人民币……”

谷歌一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则笑话,但我敢拍着胸口打包票:有人会相信。笑话的最后一段是:“日后我篡位之后封你做朝鲜国三军大将军。”然而,媒体在报道这个信息时,却当成是一起网络诈骗案处理,当然最后一段也删掉了。

你觉得有趣吗?这样的信息在网络上转发过程中,你、还有很多人就是造谣者和传谣者。最近中国广西省河池市凤山县某建筑公司一名41岁男性员工,在网络上发布该市发生“索桥断裂造成人员死伤”的谣言,死亡十余人,受伤十余人,并配有相关视频和图片。该人被查办后竟说,发布这个谣言信息因“觉得好玩”。

不实的消息和谣言在手机、掌上电脑或其他便携式工具等移动网络上快速传播,如果不对信息源做一番调查和求证,进行辟谣,反而全面接受,再出于“好心”往身边的亲戚朋友圈子转发,你觉得好玩吗?

在我手机社交圈经常收到出于“好心”的信息,一接到后经常马上有人回复:“这是三年前的假消息”;再传来另一则,马上也有人回复:“这也是假消息”。

网络谣言、假消息一个接一个,此起彼伏,肆无忌惮,刺激着网民和接收者的视神经。有些寥寥几句,绘声绘影,不假思索者照单全收,马上转发,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其实却成为造谣者,推动谣言大面积散播,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也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大家的时间。

电信公司、互联网管理部门和警方忙着过滤谣言和辟谣,要阻止谣言的继续传播,但假信息却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不加思索地转发谣言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首发者尤其要依法惩处,接收者则须有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

除了谣言、假消息外,网络上现在更出现假新闻(fake news)。假造的新闻激发人们的兴趣,以极吸引人的方式呈现,令一些人无法抗拒,不但广为散播,还对此做出错误的反应,从而制造难以收拾的问题。

这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假新闻,或者说谎言,有几个名词来定义,了解这些名词的背景,你就会知道世界为何充斥假新闻。

第一个是“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顾问凱莉安·伊莉莎白·康威(Kellyanne Elizabeth Conway)在接受CNN电视访问后,这个名词开始引人注意。康威是特朗普的竞选经理,当白宫发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称特朗普就职典礼现场出席人数史上最多,这个数据遭到反驳,康威声称斯派塞所提供的数据是“另类事实”。

第二个名词是“讽刺作品”(satire)。有人以幽默、搞笑、夸张或嘲笑的语句,对人或课题发表看法和意见,但一些人就是无法体会这是反讽的手法,反而信以为真。

第三个名词是“互联网恶作剧”(internet hoax),这种以高手段炮制的网络信息,希望接收者毫不犹豫地相信,还告诉你“请将它传给越多人越好”。最普遍的是政府宣布或即将宣布会影响到你的某些措施,或要发起捐款活动救助某个可怜人,或是某种进口食品吃了会得病等。

第四个名词是“社交机器人”(social bots),这种电脑软件是设计来编制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与人沟通,虽然无伤大雅,但一些电脑机器人却能重新贴上趋势分析的新闻,因而有扩大不实新闻和消息的能力,最后左右或掌控了网上沟通的可信度。

第五个是“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这是一种利用网站内置个人化搜寻的功能,按照个人活动的地区、生活记录或搜寻结果,给予使用者想要的或是观点一致的结果,最后会形成一种网页泡沫(web bubble),人被困在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气泡之中,越来越看不到他们不同意的观点或资讯。

另一个名词是 “后真相”(post-truth),收录为《牛津英语词典》2016年年度词汇,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影响舆论的情况,特别是牵涉政治时,由谁来决定什么是事实或者谁说真相。《纽约时报》去年12月对此名词有专门的报道。根据牛津词典统计,“后真相”在2016年的使用率比前一年增长了2000%。

假新闻何其多,设在布鲁塞尔的组织East StratCom,主要工作是打击、揭发假新闻,在过去16个月里,这个11人小组总共暴露了2500条假新闻,多数和俄罗斯有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假货市场,人人皆知;也因网民数量最大,中国现在也是编造、撰写虚假信息最多的国家,不少甚至出自媒体人之手。

网络信息造假时代来了,让谣言“止于公开”“止于机制”或“止于智者”是口号,在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尚未完善之前,大家还得在虚虚实实中寻找真相。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pohlhg@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